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這幾個月,北平的報紙上除了戰事、殺人案、教育危機等等訊息以外,舊書的危機也是一個熱鬧的新聞題目。此外,北平的文物,主要的是古建築,一向受人重視,政府設了一個北平文物整理委員會,並且撥過幾回不算少的款項來修理這些文物。二月初,這個委員會還開了一次會議,決定為適應北平這個陪都的百年大計,請求政府“核發本年上半年經費”,並“加強管理使用文物建築,以維護古蹟”。至於毛筆,多少年前教育部就規定學生作國文以及用國文回答考試題目,都得用毛筆。但是事實上學生用毛筆的時候很少,尤其是在大都市裡。這個問題現在似乎還是懸案。在筆者看來,文物、舊書、毛筆,正是一套,都是些遺產、歷史、舊文化。主張儲存這些東西的人,不免都帶些“思古之幽情”,一方面更不免多多少少有些“儲存國粹”的意思。“儲存國粹”現在好像已成了一句壞話,等於“抱殘守闕”,“食古不化”,“迷戀骸骨”,“讓死的拉住活的”。筆者也知道今天主張儲存這些舊東西的人大多數是些五四時代的人物,不至於再有這種頑固的思想,並且筆者自己也多多少少分有他們的情感,自問也還不至於頑固到那地步。不過細心分析這種主張的理由,除了“思古之幽情”以外,似乎還只能說是“儲存國粹”;因為這些東西是我們先民的優良的成績,所以才值得儲存,也才會引起我們的思念。我們跟老輩不同的,應該是儲存只是儲存而止,讓這些東西像化石一樣,不再妄想它們復活起來。應該過去的總是要過去的,我們明白這個道理。
關於撥用鉅款修理和油漆北平的古建築,有一家報紙上曾經有過微詞,好像說在這個戰亂和飢餓的時代,不該忙著辦這些事來粉飾太平。本來呢,若是真太平的話,這一番修飾也許還可以招攬些外國遊客,得些外匯來使用。現在這年頭,那輝煌的景象卻只是戰亂和飢餓的現實的一個強烈的對比,強烈的諷刺,的確叫人有些觸目驚心。這自然是功利的看法,可是這年頭無衣無食的人太多了,功利的看法也是自然的。不過話說回來,現在公家用錢,並沒有什麼通盤的計劃,這筆錢不用在這兒,大概也不會用在那些無衣無食的人的身上,並且也許還會用在一些不相干的事上去。那麼,用來儲存古物就也還不算壞。若是真能通盤計劃,分別輕重,這種事大概是該緩辦的。筆者雖然也贊成儲存古物,卻並無搶救的意思。照道理衣食足再來儲存古物不算晚;萬一晚了也只好遺憾,衣食總是根本。筆者不同意過分的強調儲存古物,過分的強調北平這個文化城,但是“加強管理使用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