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了相當的好感。
若不是陳嫣是個女子,恐怕這就是她的一筆資源了!漢時許多地方有名望的家族都是這樣開始根植鄉梓,這才有了後來的名望勢力!
平白得了好名聲,陳嫣雖然也挺高興的,但並沒有太放在心上。最近這段時間她跑蠶房比較多,正在指導一場技術革命!
她的主要工作是透過口述和畫圖,讓工匠按她的意思修出合適的烘繭灶!
陳嫣其實是很清楚養蠶繅絲的工藝流程的,一個是她上輩子所在的鄉村依舊有一些年紀大的嬸嬸奶奶會自己養蠶做被子、做綿背心之類,所以耳濡目染心中有數。另一個是她做視屏的時候,完完整整親自上手了一次古法養蠶繅絲,可以說是記憶猶新!
其他工藝上的進步先且不談,因為很多改進都不是一句話的事情,而且也不見得適合西漢時的紡織工藝——技術進步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大跳躍的,陳嫣瞭解的是明清時期流行的技術,和漢代技術隔著好遠呢!步子邁的太大的話,說不定會扯到蛋!
但有一個技術,陳嫣確定能夠用上,而且直接利益可能也最大!
那就是烘繭技術!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並不屬於養蠶繅絲的流程,但這一技術又確實與養蠶業聯絡緊密。
很多人不知道養蠶繅絲的流程,只知道蠶結繭之後熱水去煮,然後弄破蠶繭,摘掉已經死了的蠶蛹,最後繅絲。
但很多人忘記了,養蠶這個活動只能在春夏兩季,秋冬沒有桑葉,養個球球啊!那麼秋冬時紡織所用的蠶絲是從哪裡來的?那就只能是春夏時積攢的了。
但這裡有一個小小問題,要如何積攢呢?如果將所有的蠶繭煮好,然後紡成絲線,留待秋冬備用,聽起來是可以的。實際上不是那麼回事兒…這麼短的時間無法準備出全年所需要的絲線。更何況紡線車和織機一樣,也是全年運轉的!
蠶繭需要得到儲存!這也是養蠶業千百年來一直存在的問題!
蠶繭得儘快處理,因為如果處理不及時,蠶就會破繭而出,損壞、汙染蠶絲,這是不能容忍的!
最早,也是西漢初年現如今還在使用的方法是陰攤和暴曬,這兩種條件顯然都不適宜蠶蛹化蛾。但前者延長時間有限,後者則是損壞蠶絲的品質,是缺點很嚴重的方法。
魏晉南北朝時期,按照《齊民要術》的記載,當時流行的是鹽醃法。以鹽醃蠶繭,密封甕藏於地下!蠶蛹死在了蠶繭中,同時又不會汙染蠶繭,而且還保證了蠶繭始終如新,使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