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馬祖道一剛開始學佛時,也是坐禪的。
於是,南嶽懷讓便去禪房看他。
懷讓問:年輕人,你在這裡坐禪,究竟圖什麼?
道一說:成佛。
南嶽懷讓便找了塊磚頭,在牆上磨。
道一問:和尚磨磚幹什麼?
懷讓說:做鏡子。
道一說:磨磚豈能成鏡?
懷讓說:磨磚不能成鏡,坐禪豈能成佛?
道一問:那要怎麼樣?
懷讓說:牛車不動,該打車,還是打牛?
道一答不上來。
懷讓說:你自己好好想想,到底是要學坐禪,還是要學做佛?如果學禪,禪非坐臥;如果學佛,佛無定相。像你這樣整天坐禪,這不是學佛,是殺佛。
馬祖道一如醍醐灌頂,頓悟。[17]
現在看,懷讓不愧為惠能的親炙弟子,確實已得六祖的真傳。實際上禪宗的宗旨,就是心性本淨,佛性本有,無念為宗,見性成佛。這一點,惠能說得很清楚:
<blockquote>
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
自若無佛心,何處求真佛?[18]
</blockquote>
這就是懷讓不主張坐禪的原因。禪是車,心是牛。牛不肯走,你打車幹什麼?佛就在你心中,怎麼不去找?
當然,牛若肯走,車也可坐,否則仍是執迷。
因此禪宗的修行主張是:
<blockquote>
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19]
</blockquote>
這當然是革命,也是顛覆。因為佛教之教法和證法的核心就是佛、法、僧,號稱三寶(梵文Triratna),皈依佛門就是皈依三寶。禪宗作為革命派,當然要顛覆。問題在於,心是看不見的,悟道卻需要契機,傳法也需要載體,牛和車都不可少。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向何處求?
生活,實踐,大自然。
的確,禪宗跟莊子和魏晉名士一樣極其熱愛自然。因為自然在漢語中,原本就有“自然而然”的意思,與禪宗主張的“覺悟不假外求”高度一致。因此在禪宗這裡,自然界最有佛性,也最接近無上正等正覺,正所謂“青青翠竹,總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20]
於是,修禪就變成了休閒:
<blo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