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佛祖在靈山說法那天,不知道有沒有花。[6]
照理說是有的,而且應該從天上掉下來。南梁高僧雲光為梁武帝說法時,就曾感動得花兒在空中繽紛而降,叫“天花亂墜”;東晉高僧道生在虎丘山講經時,山上的石頭都連連稱是,叫“頑石點頭”。釋迦牟尼,當不亞於此吧?[7]
不管怎麼說,佛祖“拈花示眾”了。
他拿起一朵花給大家看。
沒有人明白這是什麼意思,只有弟子摩訶迦葉(葉讀如社)破顏微笑。於是佛祖說,從今天起,我另外開闢一條傳法的途徑,什麼話都不說,只靠相互之間的心心相印。這個新的法門和宗派,現在交給摩訶迦葉。[8]
禪宗,就這樣在會心一笑中誕生。
它的宗旨,則是“不立文字,見性成佛”。
但這故事靠不住。因為釋迦牟尼創教,跟耶穌基督和穆罕默德一樣,從來就靠言說。佛經也像《古蘭經》,是弟子們記錄整理出來的,所以往往開頭就說“如是我聞”,意為“我是這樣聽佛祖說的”。摩訶迦葉也不是什麼“道體心傳”的開創者,反倒是將佛經編纂成書的發起人。[9]
實際上,禪宗是中國佛教的宗派,印度佛教並沒有類似的主張。禪(Dhyana)的本義是靜慮,與定(Samadhi,專注)合為禪定,跟鮮花和微笑八竿子打不著,也沒有什麼“教外別傳”的意思。因此,不但摩訶迦葉的故事是編出來的,就連將菩提達摩尊為中國禪宗初祖也頗有可疑。
外來和尚菩提達摩(Bodhidharma,又譯菩提達磨)倒是確有其人,而且見過中華皇帝,時間是在梁武帝第一次捨身同泰寺的公元527年(南梁普通八年)。當時這位最大的佛教贊助商正志得意滿,因此開口便問自己有何功德。
菩提達摩說:並無功德。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443X91.jpg" />
據西安碑林碑刻(區域性)繪。菩提達摩的弟子除了慧可,還有道育、僧副、曇林等。
沒人想到會有這樣的回答,菩提達摩卻理直氣壯。因為學佛原本為求解脫,梁武帝卻要求福報,豈非南轅北轍?如果捐了錢就要得好處,跟做生意又有什麼兩樣?
梁武帝卻死不開竅。他問:如何是真功德?
菩提達摩說:這個世上求不來。
梁武帝又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