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壬午軍亂”以後,清政府對朝鮮的政策可分為兩大派。
一派是曾經當過駐日公使館參贊,後來轉為駐美國舊金山總領事的詩人、外交官黃遵憲的“聯日政策”。他認為,在列強之中有可能對朝鮮大肆入侵的只有沙皇俄國,為了抑制沙俄南下尋求不凍港,清政府應當聯合日本。
另一派是吳長慶的幕僚長張謇主張的積極政策。他認為,忽視日本是錯誤的,日本同沙皇俄國一樣,有侵略朝鮮的可能性,所以不要依靠日本。清政府自身應當盡一切力量,採取保護朝鮮的政策。
然而,除了政策論點之外,還有政治力學從中左右。
李鴻章身為直隸總督,立於國政之巔,但他覺得地位並不牢固,時刻提防著出現打倒自己的勢力。他以淮軍的武力為政治背景,被公認為淮軍總帥,但他卻最防備淮軍系統中的實力人物,如代行其職務的張樹聲、開赴朝鮮的吳長慶等。
張謇對朝鮮的積極策略,一般稱為“朝鮮善後六策”。他對代理北洋大臣張樹聲抱有希望,認為他會把“朝鮮善後六策”上奏朝廷。當時朝廷的最高權力者是西太后。
然而,當張謇的“朝鮮善後六策”報到天津時,正值李鴻章的百日守制結束,北洋大臣的大權又回到他手中。“政治、外交是現實,這種進言不過是無視現實的書生饒舌而已。”於是,李鴻章把它扣壓了。對於下級的獻策,是否上奏西太后,他有權裁奪。然而,不知何時,出現了“李鴻章扣壓有關朝鮮的極佳獻策”的流言,並且,“朝鮮善後六策”的具體內容也傳開了。
本已扣壓的奏章,為什麼能流傳?
“去調查一下那個書生的囈語是從哪裡洩露的,誰洩露的!”李鴻章命令左右。為維護手中的權力,他慣於使用諜報人員。果然,伸向四處的情報網很快就查到了出處。
代行北洋大臣職務的張樹聲有個兒子,名叫張華奎,他出於青年人的憂國心和好奇心,把從朝鮮呈報給父親的表章抄錄下來。這是吳長慶、丁汝昌、馬建忠三人聯名呈報的。張謇是吳長慶的幕僚,他的“朝鮮善後六策”,自然要以吳長慶的名義呈報。呈文報來不久,張樹聲便交卸了代理北洋大臣的職務,所有奏章都移交給李鴻章。在此之前,張華奎已經抄錄了“六策”。
這樣重要的表章,當然要按絕密件處理,一旦外洩,關係重大。可是,張華奎悄悄地把它給幾個抱有同感的青年看了。這些青年都是朝廷高官的子弟,關心國事,同當局要人也很親密。他們不知道表章被扣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