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雖是女流,但頗有學問,既是袁世凱的養母,同時也是業師。不愛學習的袁世凱勉強能寫寫文章,能寫一手不太難看的字,多虧了養母牛氏。
“嗯,回鄉!”他叨唸著,把母親的信裝進信封裡。忽然,他似乎想起了什麼,重新抽出信來,反覆觀看。這令人思念的字跡,還是那麼秀麗動人。
沒有變化!從字跡上感覺不出母親有病。
“難道又是……”袁世凱懷疑起來。
十八歲時,他隨同叔父袁保恆赴河南賑災,協助公務,忽然接到牛氏病重的信,慌忙趕回項城。
牛氏身體不算健壯,但回鄉一看,也並不特別危險。後來袁世凱自己推測,是因為他在叔父任地同賭徒無賴發生糾紛,本打算隱瞞,但終於被母親知道了,於是假借重病為由,把兒子叫了回來。
這次袁世凱成了“眾矢之的”。
1月11日,日、朝之間的協議簽字後,井上馨便帶領竹添公使等人離開漢城。第二天,在仁川祭祀戰死者,下午四時乘“近江號”輪船踏上歸途。這似乎是在說:沒有必要久留。甚至擺出一副架勢,下一個談判對手就是清政府。
清廷同日本的談判地點將在何處?
不在朝鮮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了,井上馨離開了朝鮮,不做久留,那當然只有在日本或中國了。
袁世凱心想,很可能是在中國。
現在,清廷的外交由李鴻章一手包辦,離了李鴻章什麼也不能決定。而且,從目前的情況看,李鴻章不可能出洋。這一點,日本方面也很清楚。要早日談判,非在中國不可。
下一次談判肯定會把袁世凱的責任問題作為議題。
好吧,好漢做事好漢當!為此,也應該還鄉一次,可能母親已經發覺了,袁世凱想。
但他沒有立刻呈請歸國,該做的事太多了。關於自己應負的責任問題,需要蒐集材料,攻擊才是最好的防禦。他盡一切努力,在漢城蒐集足以證明日軍違法行動的證據。竹添進一郎留下了許多不體面的證據,可能是因為他做夢也沒想到政變會以失敗而告終,毫無戒備。
“回國的話,咱們一起走吧。”聽說袁世凱奏請歸國,吳大瀓約他同行。吳大瀓在朝鮮查辦的結果,似乎已判明袁世凱沒有失策之處。
1月31日吳大瀓一行和袁世凱乘軍艦回國。朝鮮兵曹判書金允植撰寫了一篇《送慰亭歸河南》。慰亭是袁世凱的字。開頭寫道:“名高人多嫉,功成眾所忌。此事古今同,處世諒不易。”末尾寫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