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現在的電視還不是喬治熟悉的樣子,一米多高的方體大箱子,螢幕只有巴掌大小,關鍵還沒有配套的電視節目,想進入千家萬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阿穆爾電氣公司已經購買了茲沃雷金的發明專利,以茲沃雷金為主組建了專業的團隊,對相關技術進行研究和改善。
相對來說喬治還是更重視火箭。
在和德國人進行合作之前,俄羅斯透過火箭炮,已經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經過持續不斷的改進,火箭炮的射程也從世界大戰期間的8.5淺米,提升到目前的20千米。
和德國展開合作後,火箭炮的精度有了巨大提高。
和軍方裝備的重型野戰火炮相比,火箭炮的射程和精度均有不足,只能靠數量彌補質量。
和量大管飽的俄式裝備相比,德國裝備的突出特點是製作精良,效能可靠,技術水平雖然都差不多,德國裝備明顯更精細,給人感覺比俄式裝備更高檔。
這是由兩國實際情況決定的。
俄羅斯資源豐富,再昂貴的裝備,在俄羅斯都能變成消耗品,沒了再造就是。
德國資源有限,每一份好鋼都要用在刀刃上,這就要求德國人必須在產品質量上下功夫。
對於這一點,喬治·西門子體會尤為深刻。
1914年,喬治·西門子提出飛行魚雷理論,但限於當時德國的情況,喬治·西門子只進行了一些理論方面的研究,並沒有開展實際操作。
德國對於軍事裝備的態度非常謹慎,完善了理論之後進入實驗室階段,經過多個批次的產品改良,最終確定方案進入生產階段,一開始還不敢造太多,邊生產邊改進。
俄羅斯研究軍工裝置的方式簡單粗暴,理論是否完善不重要,實驗室階段能跳過就跳過,好不好用的吧,先造出來一批試試再說。
如果將德國技術研發稱為慢工出細活。
俄羅斯就是標準的大力出奇跡。
喬治·西門子最初對於和俄羅斯的合作,並不抱多大希望,畢竟在喬治·西門子看來,俄羅斯人不太可能向喬治·西門子展示俄羅斯的核心技術。
俄羅斯工程師的坦誠讓喬治·西門子徹底顛覆了一直以來對俄羅斯人的固有印象。
在大部分德國人心目中,俄羅斯人是野蠻的,難以溝通,不可理喻,貴族花天酒地醉生夢死,老百姓都是農奴,士兵是灰色牲口,從上到下都爛透了。
這肯定是偏見,如果俄羅斯真的這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