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武安,所長辦公室內。
林少瑾正在翻看著一份份電子文件,這是近期特戰隊員對滬西區避難所的搜尋任務記錄。
【182號一級避難所,原規劃容納8萬5千人,實際容納人,倖存3532人,物資共有.....】
【298號二級避難所,原規劃容納4萬2千人,實際容納人,倖存1362人......】
【382號三級避難所,原規劃容納6000人,實際容納2478人,倖存232人......】
【822號三級避難所,原規劃容納8000人,實際容納人,倖存132人......】
林林總總有幾百份避難所的探索報告,這幾乎是整個滬西的所有避難所了。而探索報告匯總統計顯示,大部分避難所的物資與人口幾乎都遠超規劃。
這其實很正常,因為所有的計劃都最終都是要人去執行的。只要是人,就不會像個機器一樣規規矩矩地按照計劃去做事。
倘若是按照最初的火種計劃備案,只有30分鐘左右的準備時間,那確實是難以去有什麼操作的空間。
但與原計劃不同的是,核打擊被預先偵測了,所以物資運輸和調配的時間也更充足了。
在這種情況下,建設更完善的避難所通常會被多安排一些物資。而同樣的,這些避難所也會盡可能地安排超出預定的人口。
目的也很簡單,為了儘可能的儲存更多的人口。現在從結果來看,這些臨時的規劃都是十分有成效的,倘若是按照原計劃,那除了一級避難所之外,幾乎不可能再有其他地方會有幸存者了。
所有的避難所加起來,共計倖存人數是接近2萬人。這個數字不算高,在對比滬西的總人口下,反而是少的可憐。
“還是太可惜了,要是火種計劃能再多一點準備時間,說不定還能活一大半的人。”林少瑾內心惋惜道。
冷戰時期,從開始到結束,直到cccp解體,核戰爭依舊沒有打響。另外,從14年到79年,俄聯邦對歐洲用兵上千次,同樣沒有爆發核大戰,僅僅只有中東發生了小規模的核交換。
而華夏從祖國統一戰爭開始,到成立泛亞組織對外輸出思想體系,同樣也沒有吃過一顆核彈。
基於這些歷史原因考慮,所有人都認為,NAto不敢打全面核大戰。
不過打不打是一回事,自己做不做準備又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在祖傳的居安思危思想的影響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