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是又熱又燥,各種圖板、測繪器材塞得到處都是。一張大桌子上堆著成卷的勘測圖紙。梅晚拿出了規劃方案。
路線選在在文瀾河的東岸。河東岸較於西岸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未來還可和紅牌、馬嫋等港口連成一片,形成產業基地-港口運輸一體化。現代的臨高的幾個主要工業開發區也設定文瀾河的西岸。
對於來到17世紀的穿越者來說,完善的道路體系是重新構建現代社會的基礎。現代化的道路不僅有利於物資和人員流通,更大大增加了政權對社會的控制力。中國雖然是最早建立起全國xing道路交通網的國家之一,但是在道路延伸的範圍和深度依然是很不夠。以海南為例,明代僅有官方的環島驛路一條,各縣內均無較完善的大路。只有一些人踩牛踏出來的小路。無論官道還是一般的大路小路,幾乎都沒有路面硬化和排水設施,所謂“無雨三尺土,有雨一身泥”,在明代的海南同樣適用。
相形而下,同一個時代的歐洲也高明不到哪裡去。1600年以前的道路狀態依然非常惡劣,古羅馬時代流傳下來的築路技術已經失傳,路面的坑洞是用柴捆來填塞的,甚至用這種強度很小,容易腐爛的材料做為新建道路的路基。現代築路的思想來自義大利人託格萊塔(約1587),他在一篇文章裡第一次提到了一些現代道路的基本概念,如道路必需在地下水的水平面之上;道路兩側需要有排水設施;用礫石修築較為堅固的路基,在上門鋪設碎石、砂漿的混合路面――他還指出,這種路面需要長期的維護,但是在成本上比傳統的羅馬式硬質石頭公路要便宜的多。從17世紀開始,歐洲的築路技術和路政才進入一個快速的發展的階段。
穿越者的道路規劃自然是雄心勃勃,這條規劃中的公路,直線距離為8公里,路線總長12-16公里,按等級軍路的乙級標準進行建設,這種等級軍路的透過量小於每晝夜200輛。設計汽車透過最大時速為40公里/小時。整個路基寬度為7米,車行道寬度6米,雙車道。
“我有個看法,”王洛賓說,“可能說得不對。你們現在對勘測方面是不是投入了太多的jing力?你們是不是打算一勞永逸,一次修成永久xing的公路。現在有這個必要嗎?先修一條便道通上去以後再慢慢改就是了。執委會的想法是要儘快修通到百仞灘的道路,這麼搞下去別說d+5,修一個月都完不了工吧?
梅晚看了下週圍的幾個人,大家都默不作聲。冰風計算過大體的工程量,知道王洛賓這話說得沒錯。但是這裡只有梅晚和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