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從伊豆的下田坐船往南行駛約七里處,有一個連地圖上都沒有標明的小島,它的名字叫月琴島。
據說從前該島被稱做“海上之島”,即便是現在,還是有人則它這個名字。月琴島則是比較新的叫法。
這座小島之所以有這麼浪漫的名字,是因為它的形狀正好和當時所流行的中國樂器——月琴很相似。
月琴是中國的一種絃樂器,因為琴身圓如滿月,所以大家便稱它為月琴。月琴的直徑約一尺一寸,琴桿長約四寸五六分,琴桿上有三條琴絃。
中國的月琴差不多在江戶時代就傳送了日本,最初先傳到長崎。
明治初期,月琴開始在日本掀起一陣流行風,許多婦女都熱衷於學習彈琴,到明治中期以後,這種熱潮便開始慢慢減退。
到了明治末期及大正初期,更是鮮少有人彈奏月琴,只是偶爾在熱鬧的場所,可以見到江湖走唱的藝人拿著月琴彈唱的情景。不過大正中期以後,連這樣的情景也不常見到了。
顧名思義,月琴島的形狀大致成圓形,直徑約一里,而且從西北角起,有一座寬五町、長十五町(一町約為109公尺)的斷崖突出於海面上,由此可知,這座小島的形狀的確和月琴非常相似;而這座斷崖也因此被稱為琴桿岬,它的尖端非常陡峭,可說是全島最危險的地方。
如果讀者們有機會在春寒料峭的二三月份光顧這座小島的話,一定會對島上的景觀讚歎不已。因為從聳立在小島中央的兜山山麓到琴桿岬,全都開滿了一望無垠的山茶花。
這座小島上的人們多年來以畜牧和漁業為生,而栽培山茶花則是近年才興起的。
事實上,這座小島在江戶時代遠比現在富有,因為當時島上有一種利潤相當不錯的行業,那就是所謂的“走私”,當時稱為“撥荷買”。
月琴島可說是江戶時代中期至末期走私的大本營,而它走私貨品的來源主要是中國,也就是當時的清朝。
由於江戶時代人們對於稀世珍品愛不釋手,因此這些舶來品大都以這座小島為轉運站,秘密地流進日本本土。
此外,如果讀者們有空造訪這座小島的話,會發現島上除了山茶花之外,還有另一樣東西也十分引人注目,那就是中國式的建築。
月琴島上的有錢人家大都擁有一棟中國式的建築,這似乎是為了款待異國嘉賓而特別建造的。
在被稱為“新島原”的碼頭附近,甚至還有兩棟中國式建築的妓院。這大概是為了讓遠從清朝偷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