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他是個賣眼鏡的,寶應人,姓王。大家不知道怎麼稱呼他才合適。叫他“王先生”高抬了他,雖然他一年四季總是穿著長衫,而且整齊乾淨(他認為生意人必要“擦乾撣淨”,才顯得有精神,得人緣,特別是腳下的一雙鞋,千萬不能邋遢:“腳底無鞋窮半截”)。叫他老王,又似有點小瞧了他。不知是哪一位開了頭,叫他“王寶應”。於是就叫開了。背後,當面都這麼叫。以至王寶應也覺得自己本來就叫王寶應。
他是個跑江湖做生意的,不老在一個地方。“行商坐賈”,他算是“行商”。他所走的是運河沿線的一些地方,南自儀徵、仙女廟、邵伯、高郵,他的家鄉寶應、淮安,北至清江浦。有時也岔到興化、泰州、東臺。每年在高郵停留的時間較長,因為人熟,生意好做。
賣眼鏡的撐不起一個鋪面,也沒有擺攤的,他走著賣,——賣眼鏡也沒有吆喝的。他左手半捧半托著一個木頭匣子,匣子一底一蓋,後面用尖麻釘卡著有合頁連著。匣子平常總是揭開的。匣蓋子裡面二三十副眼鏡:平光鏡、近視鏡、老花鏡、養目鏡。這麼個小本買賣沒有什麼驗目配光的裝置,有人買,挑幾副試試,能看清楚報上的字就行。匣底是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可以說是小古董:瑪瑙菸袋嘴、“帽正”的方塊小玉、水鑽耳環、發藍點翠銀簪子、風藤鐲,甚至有裝鴉片煙膏的小銀盒……這些東西不知他是從什麼地方尋摸來的。
他寄住在大淖一家人家。一清早,就託著他的眼鏡匣奔南門外琵琶閘,在小輪船開船前,在“煙篷”、“統艙”裡轉一圈。稍後,幾家茶館,五柳園、小蓬萊、新大陸都上了客,他就到茶館裡轉一圈。哪裡人多,熱鬧,都可以看到他的蹤跡:王四海耍“大把戲”的場子外面、唱“大戲”的廟臺子下面、放戒的善因寺山門旁邊,甚至槍斃人(當地叫做“銃人”)的刑場附近,他都去。他說他每天走的路不下三四十里。“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天生的勞碌命!”
王寶應也不能從早走到晚,他得有幾個熟識的店鋪歇歇腳:李馥馨茶葉店、大吉升油麵(茶食)店、同康泰布店、王萬豐醬園……最後,日落黃昏,到保全堂藥店。他到這些店鋪,和“頭櫃”、“二櫃”、“相公”(學生意的)都點點頭,就自己找一個茶碗,從“茶壺捂子”裡倒一杯大葉苦茶,在店堂找一張椅子坐下。有時他也在店堂裡用飯:兩個插酥芝麻燒餅。
他把木匣放在店堂方桌上,有生意做生意,沒有生意時和店裡的“同事”、無事的閒人談天說地,道古論今。他久闖江湖,見多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