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把佛經裡面經常說的無因兩字代入到了這裡,認為這個自性的產生沒有原因,就那麼突然產生了,然後從這個唯一的自性裡,因為妄想才慢慢分化出你我他,修行最後的目的就是迴歸到同一自性,真是因為大家出自同一自性,所以修行到了後面,才會同體大悲,大家本來就是一體麼。
這個觀點,聽上去好像也有那麼一點道理啊。
但是,另一個派別就認為,世界之初,是有不同意識的自性存在的,他們認為說自性只有一個的就是邪說,當然對方也認為說自性有不同個體的也是邪說,反正彼此都互不認可對方。而他們的前輩,顯然屬於後一個派別。所以在這個派別裡,把佛經裡面經常說的無因,就代入到了初妄裡,才有了初妄無因這個理念。
但是不管哪個派別,到最後都是認可同體大悲,或者說諸佛同體,修行到了後面,所有意識重疊,彼此都能讀到對方意識裡面的一切,大家就象透明人,毫無遮攔,沒有秘密,啊,不對,修行到了佛的狀態,本來就拋棄肉身了,連陽神都拋棄了,本來就是透明的,哈哈。
所以,劉芳萍覺得,這個問題沒必要糾結,管他是一個自性,還是無數個自性,反正現在他們的境界離的遠著呢,對他們的影響不大。
但是,小白提出的,既然佛的意識遍虛空,無所不知,又怎麼會因為妄想探索世界而墮落呢。
劉芳萍沉思很久,跟小白理論起來:
“我覺得吧,這個原始佛,和後面修行回去的佛,除了多了記憶,還是有其它區別的,佛在悟道的時候說的那句話,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執著妄想而不能證得。我覺得吧,這裡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這個大家本來具有的自性吧,它就好像一種宇宙產生之初,混沌之中,大家本自具足的一種力量。”
“對了,那個催眠術裡,把這種力量叫做潛意識,外道把它叫做神通,但是呢,我們可不可以這樣理解,這種最初的力量,它就是一種純粹的力量而已,不可控,就好像說你我都有這種能力,但是無法把握,沒法運用,透過修行,慢慢的學會了如何把控這種力量,所以才成為了真正無所不知的佛。所以,從這個層面來理解的話,也就可以理解佛經裡為什麼總是反覆強調對修行有了一定境界的人要如何禮敬,如何供養,如何的有功德了。就好像一個沒讀過書的人,他就是一個愚痴的凡夫,面對比他擁有更多知識和可以教化他的老師,自然是要禮敬的,你對他恭敬,他才肯教你更多知識。”
“佛在《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