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個老戲骨撐場面,投資方別太心浮氣躁的話,基本上穩賺不賠,無非賺多賺少而已。”林孝智壓低了聲音回答說。
他說得是大實話,這是寰亞近幾年根據收集來的港片投拍資料總結出來的規律。
這年代拍電影確實不要太容易賺錢,有個過得去的劇本,請來個能掌機的導演,沒有大牌明星可以來幾個入行多年的老戲骨撐場面,哪怕百萬的投資,只要別作死去拍什麼藝術電影,就算是粗製濫造的跟風電影都能小賺一筆,運氣好了再賭出個黑馬,一部電影賺個千八百萬的不是難事。
其實從87年之後的這幾年裡,香港投資過千萬的電影中,最終虧錢的只有不到兩成。投資過兩三千萬還收不回成本的電影更是兩隻手就能數的清,無非就是《飛鷹計劃》、《辣手神探》、《阿飛正傳》等幾部,也各自都有原因。
《飛鷹計劃》是因為成龍屢次插手拍攝,他渴望把電影拍成神作以藉機進軍好萊塢,但就算再大牌的演員,他也不能無視導演存在的重要性,結果在他的一次次干涉之下,電影的成本越拍越高,最終成功破億,很榮幸成為首部拍攝成本過億的港片。
吳宇森則是另有原因,他雖說開創了英雄片的新河,但也因此成為臺資及香港不入流劇組跟導演的跟風目標,在被一堆粗製濫造把他自己的天才設想全都拍爛了時,偏偏j哥卻信誓旦旦的向投資者跟觀眾打過包票,說他的新電影是嘔心瀝血的創新之作。
結果電影上映之後,觀眾一看大體還是老吳的那一套路,創新什麼的有也是有,只是遠沒有期待的那麼高。只能說《辣手神探》的票房撲街怪吳宇森在之前把大家的胃口吊得太高,否則以這部電影的品質,即便不能大賣至少賺錢並不是什麼難事。
至於拍出了《阿飛正傳》的老王不提也罷,這個神坑當初被他的死黨劉鎮偉介紹給林孝智,希望寰亞能簽下他並投資他拍電影時,林孝智臉都快嚇白了,饒是他偌大的身家也養不起這位眼裡只有藝術、從沒考慮過賺錢的主,倒貼他都不要。
王家衛的處女作《旺角卡門》便開始彰顯坑神本色,虧了四百多萬卻換來了一個金像獎的最佳男配角金盃,這筆賬到底是賺了還是虧了,作為投資者之一的影之傑老闆鄧光榮覺得不虧就好,獎盃金閃閃的多喜慶。
但是《阿飛正傳》開始,老王似乎便認準了要坑鄧光榮。先騙投資一千四萬,請來一堆大牌,不夠繼續要錢,一個鏡頭不稱心就推倒重拍,錢不夠再繼續追加,反正錢也不是自己的不心痛。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