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其後人陸續征服當地土著,建立了一個疆域遼闊的國家。
因為越南國的上層統治者是秦人,所以許多制度皆沿襲中原的禮儀,劉邦因有建國開疆之功,被尊為越南武王。
其國傳八世,最終在秦軍南下與身毒國大戰的時候,被秦軍順手征服,從此歸為秦之郡縣,世代皆為華夏領土。
可以說,劉邦這位越南王在為華夏開疆拓土,傳播文化上是有所功勳的,他的墓一經發現,在學界引起了不小的波瀾。
相比於他寒酸的陪葬品,墓中那封由他親手書寫的簡牘引起的關注明顯要大一些。
“咸陽欠寡人兩百金!”
字跡模糊,但依舊能感受到劉邦這位越南王臨終前的哀怨,以及對那兩百金的執念。
關於這兩百金的事情,引發了許多學者和歷史愛好者的猜想。
咸陽明顯是代指秦國朝廷,那秦國朝廷為什麼會欠一個南征小將兩百金呢?
關於此事,眾說紛紜。
趙興很認同其中一位學者的推論,據說這位學者時在《刺客別傳》中發現了端倪。
《刺客別傳》是一部野史傳記,記錄了專諸、聶政、豫讓、荊軻、張良、陳餘等名刺客的事蹟,其中有一刺客名為項籍。
項籍是六國餘孽,因國亡族滅,他對大秦鎮國侯趙佗心生恨意,化名劉羽潛入軍中想要刺殺趙佗,結果被軍中袍澤發現後告發,最終功敗垂成。
那個告發項籍的秦卒沒有被記下名字,但書中卻記下了當時秦國對項籍的通緝賞金就是兩百金。
同為兩百金,又同為南征軍將士。
挖出來的這封信牘,幾乎從側面證實了越南武王劉邦就是當年告奸項籍的秦卒。
“又一宗歷史懸案告破,這種有證據的推論才值得思考嘛。那些根據名字相似就捕風捉影搞陰謀論的人才是真的無聊。”
趙興想到此處,不由面露厭惡。
他討厭的是這幾年網路上流行的一種陰謀論調,有人注意到《刺客別傳》中記載了告發刺客荊軻的人叫做高佗,從而聯想到同時期的大秦鎮國侯趙佗身上。
透過名字的相似,這些人認為當年跟隨荊軻入秦的那個高佗其實就是鎮國侯趙佗。
趙佗透過告奸荊軻,成功進入秦王眼中,從而獲得重用,一步步走向人生巔峰。
這樣的論調別出心裁,一經提出就引起許多人的議論,畢竟趙佗在華夏史的影響太大了。
不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