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其中有兩次都是來米國,一次是淘金熱時期,一次是來修建太平洋鐵路。”
梁詩秋說道:“這個我倒是有所耳聞,清末時在閩粵地區“賣豬仔”下南洋的青壯勞力有很多。”
聞易多繼續道:“在這條鐵路的建設中,就是這些被當做‘豬仔’的華工承擔了最為艱難的穿越海拔2100米的內華達山脈路段,他們忍受稀薄的氧氣和刺骨的寒冷,建設了50餘座橋樑和十多條隧道,發揮了關鍵性作用,華工的辛勤勞動使鐵路提前7年建成。然而當時統計華工的死亡率高達10%以上。他們的血汗和生命,為這條鐵路的建成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梁詩秋再次被冰冷的數字震驚到了,那可是同樣的炎黃子孫,華人同胞啊,他久久無語。
“太平洋鐵路”的建成,極大地縮短了原本長達三到六個月的危險旅途,使米國東西部之間的交通變得更為便捷,為米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以說是改變了米國的國運。
這條鐵路被譽為工業革命以來“世界七大工業奇蹟”之一。
同時這條鐵路也記載了華工在米國的血淚史,數千名華工因疾病,工程意外,惡劣環境以及種族仇殺而死亡。
然而米國人是怎麼報答恩人的呢?
待到鐵路貫通之時,美國東部的白人勞動力順著鐵路源源西來,他們開始抱怨華工搶了他們的工作,部分政客更為了拉選票而在國會醜化華人,把華人稱為黃面板杏仁眼的“魔鬼”。
1882年,米國國會透過有史以來第一個明文排斥單一種族移民的歧視性條文《排華法案》,該條文禁止華工入境,拒絕外籍華人取得米國國籍。這場排華運動還迅速蔓延到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
一個靠移民發展起來的國家,自詡為自由世界的“燈塔”,卻獨獨拒絕接納華人移民,就是因為他們的膚色不同。
梁詩秋看著聞易多說道:“我看你到了米國之後,最近怎麼變得多愁善感起來了。”
聞易多感慨的說道:“時不我待啊,詩秋兄!我們的祖國落後太多了。”
兩人的對話在火車的轟鳴聲中漸漸平息,但給他們留下的思考卻讓人難以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