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第五章 老學閒抄 (第3/23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道敵軍宵遁。

這首詞押的不是“平水韻”。當然也不是押的北方通俗韻文所用的“十三轍”。如果用聽慣“十三轍”的耳朵來聽,就會覺得不很協韻,“聞”、“重”、“動”、“城”、“隆”、“遁”,怎麼能算是一道韻呢?這不是“中東”、“人辰”相混麼?稍一琢磨,哦,這首詞是照湖南話押的韻。照湖南話,“重”音chen,“動”音den,“城”音chen,“隆”音len,“遁”音den,其韻尾都是en,正是一道韻。用湖南話讀起來會覺得非常和諧。在戰爭環境裡,無韻書可查,毛主席用湖南話押韻大概是不知不覺的。

毛西河說:“詞本無韻。”不是說詞可以不押韻,而是說既沒有官頒的韻書可遵循,也不像寫北曲似的要以具有權威性的《中原音韻》為依據,可以比較自由。好像沒有聽說過誰編過一本《詞韻》。張玉田謂:“詞以協律,當以口舌相調”,即只能靠讀或唱起來的感覺來決定。既然如此,填詞的人在筆下流出自己的鄉音,便是很自然的事。

中國語音複雜,不可能定出一本全國通行,能夠適合南北各地的戲曲、曲藝的“官韻”。北方戲、曲種大部分依照“十三轍”。但即是“十三轍”也很麻煩,山西話把“人辰”都讀成了“中東”。京劇這兩道轍也常相混,京劇演員,尤其是老生,認為“中東唱人辰,怎麼唱也不丟人”。看來只有“以口舌相調”,憑感覺。現在寫戲曲、曲藝,寫新詩(如果押韻)及至填詞,只能用魯迅主張的辦法:押大致相同的韻。寫“近體詩”的如果願意恪守“平水韻”,自然也隨便。

第二節 城隍·土地·灶王爺

城隍,《辭海》“城隍”條等雲:“護城河。”引班固《兩都賦序》:“京師修宮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備制度。”既說是浚,當有水。但同書“隍”字條又注云:“沒有水的護城壕。”到底是有水沒有水?姑且不去管它,反正,城隍後來已經成為神。說是守護城池的神也可以,更準確一點,應說是坐鎮一方之神。據《辭海》,最早見於記載的為蕪湖城隍,建於三國吳赤烏二年。北齊慕容儼在郢城建城隍神祠一所。唐代以來郡縣皆祭城隍。後唐清泰元年封城隍為王。宋以後祀城隍習俗更為普遍。明太祖洪武三年正式規定各府州縣的城隍神,並加以祭祀。為什麼歷代這樣重視城隍,以至朱元璋於立國之初就為此特別下了一個紅標頭檔案?

乾隆十七年,鄭板橋在知濰縣事任內曾修葺過濰縣的城隍廟,撰過一篇《城隍廟碑記》。我曾見過拓本。字是鄭板橋自己寫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審神者他劍法高超[綜] 宗門沒我也行?那我走你哭啥! 雲開見月 聯盟:不要懷疑EDG選爹的目光 我的琳主人 女皇陛下在娛樂圈封神 他們不是人!(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