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少足球天才因為沒有受到良好的訓練而泯滅,德國足協做了相應的佈置。
他們讓三百九十個足球訓練基地儘可能均勻地分佈在德國境內,以確保每個訓練基地都能為大約七十傢俱樂部服務,這樣的佈局既能為俱樂部提供方便,也能保證俱樂部在最短的時間尋找最天才的球員,同時保證了小球員的訓練也能夠系統和效率。德國足球專家經過統計透過有效氯的訓練,三十萬個孩子中,有一萬人會最終脫穎而出。
訓練營不屬於哪個俱樂部,而屬於德國足協。
再比如除了培訓請少年球員,德國足協還定期培訓青少年足球教練,要求教練員儘可能的一對一教學。足協會為每個教練員安排一個專門的時間表,包括訓練課程、錄影以及到基地的培訓時間,在做足協內部設立檔案庫,用科學的方法來幫助各個教練員更系統地指導孩子們踢球。
這可不是單靠俱樂部的力量就可以辦到的事情。
從德國足球青訓改革這件事上,我們或許可以看到中國足球的另外一面——一味的鼓吹職業化,而全面否定舉國體制或許是這些年來中國足球走下坡路的原因之一,畢竟我們所念念不忘的那支曾經亞洲一流的中國國家隊球員,可都是出自於舉國體制時代,他們都是在體工大隊培養出來的,而不是什麼職業足球俱樂部。
中國足協這些年來只抓國字號球隊,卻對整個中國的青少年足球培訓體系毫無思路,這才是導致中國足球水平下滑的主要因素。當然了,這也很正常,在官本位的足協裡,政績才是最重要的,而國家隊的成績是最快能見政績的,所以才有了為了奧運會停擺聯賽,為了衝擊世界盃可以讓聯賽升降級取消這樣的事情發生。
而青少年足球恰恰相反,這是一個漫長的需要好幾代足協領帶班子持續投入的工作,這件工作的倡導者可能直到離開工作崗位都未必能夠享受到青少年足球培養帶給他的絲毫好處,最後摘取勝利果實的可能另有他人。
但這就是足球的客觀規律,就跟中國少年們輸給拉瑪西亞青年B隊一樣客觀的規律,這種客觀規律是不以主觀意志為轉移的。
不按照規律辦事,在足球世界就會死的很慘。
德國人曾經死的很慘,讓他們意識到了規律的重要性。
所以在格哈德提出的改革方案中最重要的地方就是重新修訂了足協主席的權利範圍,要求“蕭規曹隨”,歷任足協主席都必須忠誠地執行這項人才培訓方案,不能間斷,否則便會功虧一簣。
但直到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