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當姚崇明白了李隆基的意圖後,他開始大顯身手,前邊提到的拆除寺廟和限制貴戚等事件其中都有姚崇的功勞,不過在姚崇這四年的宰相生涯中,使他走向頂峰的是他以獨有的魄力和手段成功治理蝗災的事件。
開元三年(715年)五月,山東地區出現了蝗災。
事實上,出現蝗災並不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可怕的是人們對於這件事兒的態度。
這事兒如果要是發生在現代,政府一定會組織相關部門動用大量的殺蟲劑去治理蝗災。但在科學並不發達的古代,人們並不具備完善的科學知識,很多人對於蝗災的出現,懷有一種恐慌的心裡,而古代天人合一的觀念,很自然的又讓人們聯想到是上天發怒,向人間警告。
有句話說的好,思路決定出路!有了上述這樣的想法,接下來要做的就肯定不再想著如何採取有效的方式去治理蝗災,而是在田地裡進行禱告,祈求這些蝗蟲嘴下留情。
可惜的是,“蝗軍”們依舊在田地裡施行著“三光”政策,老百姓們苦不堪言。
訊息傳到長安,治理蝗災的任務自然而然的落在了姚崇的頭上,姚崇雖然沒學過唯物主義, 但他明白老百姓們如雞哆碎米般的叩頭禱告,絲毫不起作用,所以他提出了治理蝗災的建議——立刻命令州縣官員捕捉蝗蟲,並就地掩埋。
按說這麼個簡單的事兒應該很快就能實行,但歷史再一次告訴我們,一個國家之所以出現很多問題,關鍵是在於上層有問題。
當姚崇在朝堂上將自己的建議說出來後,立即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質疑的人提出了一個偽命題:蝗蟲太多,什麼時候能殺完呢?
事實上,當時就連李隆基都對姚崇的建議將信將疑,當然姚崇並沒有就此退縮,而是堅持自己的想法。
“現在山東地區遍地都是蝗蟲,附近地區的老百姓已經快逃光了,我們怎麼能坐視蝗蟲任意糟蹋莊稼而不管呢?即使這些蝗蟲殺不完,也總比養著它們要好。”
姚崇說完環顧在場的所有人,他已經做好了舌戰群儒的準備。
“殺蝗蟲如果過多,會不會傷天地之和啊?”副相盧懷慎試探著問道。
面對盧懷慎的問話,姚崇絲毫沒有動搖,大聲說道:“從前楚莊王吞蛭而病癒,孫叔敖殺蛇而得到福報,現在怎麼能不忍心殺蝗蟲而忍心讓百姓們餓死呢?”
姚崇一邊說著一邊環顧在場的所有人,雖然顧及到皇帝陛下在場,但姚崇的聲調顯然已經比剛才高了很多。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