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和皇甫惟明在賞燈之後,揹著李亨又一同前往景龍觀,雙方在道士的居住室裡暢談了很長時間。
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兩個人究竟談了什麼,但這種私會於密室的行為本身就讓會讓人產生聯想,更何況他們的行為早已經被李林甫盯上。
在皇甫惟明剛一進京的時候,精明的李林甫立即派出親信時任御史中丞的楊慎矜暗中監視他的一舉一動,所以這次皇甫惟明和韋堅的私會,被楊慎矜盯了個正著。
當李林甫得到楊慎矜的報告後,他覺得扳倒李亨的機會終於來了,於是他立即秘密上奏李隆基,誣告說韋堅以外戚的身份與邊將皇甫惟明結謀,共同想擁立李亨。
李林甫的誣告之詞可謂陰險至極,外戚、邊將、結謀、擁立太子;李林甫堅信每個詞彙都會跳動李隆基那顆敏感的神經,這次一定會藉助李隆基的力量,將李亨極其黨羽一網打盡。
但出乎李林甫意料的是,李隆基只是將韋堅和皇甫惟明以離間君臣的罪名,將兩個人貶到偏遠地區去做太守,除此之外再無更大的動作。
透過李隆基的反應,我們可以印證上述李隆基的那種矛盾心態,顯然李隆基是知道李林甫的報告是有誣陷色彩的,但皇甫惟明和韋堅私會是卻有其事的,一個外戚,一個邊將,兩個人走的這麼近,我相信任何一個皇帝都會心生猜忌的,所以李林甫的報告,李隆基首先必須要肯定,而且還要做出處理好此事的一種姿態。
但另一方面,李隆基是一日殺三子事件的製造者,在那場鬥爭中,李林甫當時是主張立壽王李瑁的,只是最終李隆基選擇了李亨,這樣一來李隆基等於將李林甫推向了李亨的對立面,在宮廷政治鬥爭中,一旦雙方成為對立面,再想化干戈為玉帛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李林甫和李亨的矛盾,李隆基是心知肚明的。
李隆基雖然明知道李林甫的上奏明顯誇大其詞,但他必須要給這個支撐整個朝廷運轉的首席宰相一個交代,這也算是一種愛護,但他同時又不能給李亨以毀滅性的打擊,因為這事關大唐帝國未來的國運,他雖然內心忌憚李亨,也只能是旁敲側擊的將皇甫惟明和韋堅拿下,為李亨敲響下警鐘。
如此看來,開創開元盛世的李隆基,在進入天寶年間後,他這個皇帝當的越來越有難度,雖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有的時候這種權力就像伸手想握住水流一樣,最終只能是順著指縫悄然流走。
總體來看,這次事件李隆基是本著息事寧人的態度來處理的,既給了李林甫一個交代,也沒有太嚴厲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