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七拳半”當然是個外號,形容這人很矮,只有七拳半那樣高,這個外號很形象,不知道是哪個尖嘴薄舌而極其聰明的人給他起的。
我吃著燒餅,燒餅很香,味道跟四十多年前的一樣,就像吳大和尚做的一樣。於是我想起吳大和尚。
我家除了大門、旁門,還有一個後門。這後門即開在吳大和尚住家的後牆上。開啟後門,要穿過吳家,才能到巷子裡。我們有時抄近,從後門出入,吳大和尚家的情況看得很清楚。
吳大和尚(這是小名,我們那裡很多人有大名,但一輩子只以小名“行”)開燒餅餃麵店。
我們那裡的燒餅分兩種。一種叫作“草爐燒餅”,是在砌得高高的爐裡用稻草烘熟的。面粗,層少,價廉,是鄉下人進城時買了充飢當飯的。一種叫作“桶爐燒餅”。用一隻大木桶,裡面糊了一層泥,爐底燃煤炭,燒餅貼在爐壁上燒熟。“桶爐燒餅”有碗口大,較薄而多層,餅面芝麻多,帶椒鹽味。如加錢,還可“插酥”,即在擀燒餅時加較多的“油麵”,燒出,極酥軟。如果自己家裡拿了豬油渣和黴乾菜去,做成黴乾菜油渣燒餅,風味獨特。吳大和尚家做的是“桶爐”。
原來,我們那裡餃麵店賣的面是“跳面”。在牆上挖一個洞,將木槓插在洞內,下置面案,木槓壓在和得極硬的一大塊面上,人坐在木槓上,反覆壓這一塊麵。因為壓面時要一步一跳,所以叫作“跳面”。“跳面”可以切得極細極薄,下鍋不渾湯,吃起來有韌勁而又甚柔軟。湯料只有蝦子、熟豬油、醬油、蔥花,但是很鮮。如不加湯,只將面下在作料裡,謂之“幹拌”,尤美。我們把餛飩叫作餃子。吳家也賣餃子。但更多的人去,都是吃“餃面”,即一半餛飩,一半面。我記得四十年前吳大和尚家的餃面是一百二十文一碗,即十二個當十銅元。
吳家的格局有點特別。住家在巷東,即我家後門之外,店堂卻在對面。店堂裡除了烤燒餅的桶爐,有鍋臺,安了大鍋,煮麵及餃子用;另有一張(只一張)供顧客吃麵的方桌。都收拾得很乾淨。
吳家人口簡單。吳大和尚有一個年輕的老婆,管包餃子、下面。他這個年輕的老婆個子不高,但是身材很苗條。膚色微黑。眼睛狹長,睫毛很重,是所謂“桃花眼”。左眼上眼皮有一小疤,想是小時生瘡落下來。這塊小疤使她顯得很俏。但她從不和顧客眉來眼去,賣弄風騷,只是低頭做事,不聲不響。穿著也很樸素,只是青布的衣褲。她和吳大和尚生一個孩子。還在餵奶。吳大和尚有一個媽,整天也不閒著,翻一家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