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第18章 (第3/9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的政變而失敗,六君子未經審判而遭屠殺,康、梁先後出奔。梁啟超和譚嗣同意氣相約,兩人以“趙氏孤兒”故事中的程嬰與公孫杵臼相期自詡,一生一死而已。

至於為什麼是梁生而譚死,據陳敬第(叔通)所撰之《戊戌回憶》聲稱:譚嗣同之非死不可,是為了不願意拖累老父譚繼洵。其決心之切、用謀之深,甚至到閉門三天、假造乃父痛斥兒子的書信多封的地步。此舉果然奏效,當局日後果然相信譚繼洵沒有附隨其子、支援維新路線的居心。

也就在北京大肆搜捕康、梁逆黨的同時,梁啟超於八月六日進入日本使館,暫得託庇。當時日本駐清公使林權助記載了當日的情形。彼時,正在北京訪問的伊藤博文見到了倉皇出奔的梁啟超之後,說:“這是做了好事,救他吧!而且讓他逃到日本去吧!到了日本,我幫助他。梁這個青年,對於中國,是珍貴的靈魂啊!”

梁啟超抵日之前,還有漫長而驚險的旅程。原來,當他匆促逃奔天津的時候,才下火車,就被認識的人發現,甚至一路緊盯,直到子夜時分,已經登上快馬小汽船,準備登上日本兵艦之際,還遭到清廷的兵輪阻擋,以至於登船查察。領兵前來盤問的是候補道王修植,既是榮祿的親信,也是梁啟超的故人。榮祿會派遣這樣一個人追捕逃亡,顯然另有算計;其中不可告人而也瞞不過人的,當然是首鼠兩端、市恩取媚的手段。

梁啟超對於日本政客的救命之恩的感激之情,則充分騰躍於他的一首雜言古詩《去國行》裡:“……東方古稱君子國,爾來封狼逐逐,磨齒瞰西北,唇齒患難尤相通。大陸山河若破碎,巢覆完卵難為功。我來欲作秦廷七日哭,大邦猶幸非宋聾……”這幾句詩寫得哀痛!除了以申包胥自況,當然不免有藉助日本軍事力量推翻滿清的用心。而於感謝日本國的接納和保護之外,他還明白點出:中日兩國更應該攜手協心,共同防患。然而患從何來?不消說,正是詩中描述的“磨齒瞰西北”——從日本與中國並肩同契的角度看過去,西北恰是俄國。

雖然《去國行》寫來豪壯痛快,然而日本軍部對於康、梁的主張、地位和價值,卻與伊藤博文南轅北轍。軍部原本欲與清廷、甚至袁世凱本人密切交好,所以一時之間尚有“引渡叛逃罪犯回國”之議。的確也就在這樣尷尬的國際氣氛之中,康有為領了九千元“程儀”,輾轉出奔加拿大。

康、梁殊途而不歸則自此始。梁與孫中山、陳少白過從漸密,而從立憲論轉傾於革命論,亦自此始。是後,便展開了他益發激進的《清議報》生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逆仙珠 重生訂婚前,我不嫁高冷竹馬 三生三世水中月 《溫榆陸庭淮》 永珍鎮魔 《我將生生世世不得所愛!》沈昭虞裴硯之 火影之我是宇智波鼬他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