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劉湘對自己的優缺點也看得很清楚:“我比他遲鈍,但凡事經考慮決定後,絕不中途變更。”
生活永遠是那麼神秘,那麼難懂,好像一本厚厚的無字金書,不過在歷經磨難之後,反而會越讀越有味道。隱隱然,劉湘又有了類似於重慶“新野崛起”時代的那股氣勢和希望。
他說:“今後我要對桑梓有所貢獻,造就理想四川,必須延攬人才。”
“七訓”只是培養本地人才,劉湘開始從外省引進,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晏陽初。
劉湘專門劃出一個縣作為實驗區,供晏陽初等人從事農村建設和平民教育,在當時頗有影響。
就在劉湘意氣飛揚之際,他的世界卻忽然被外來者給攪亂了。
想當初宣佈門戶開放時,劉湘曾遭受到四川朝野輿論的巨大壓力,許多人說他是在“引狼入室”,這使他一度頗為擔心。
不過這種擔心很快便被證明為多餘的。
參謀團到重慶初期,給人的印象是“臨時派遣”、“編制簡單”、“權力不大”。參謀團主任賀國光為人低調,最不喜歡拋頭露面,他的身份可相當於欽差大臣,但從不以此炫耀,無論聽彙報還是下指示,都以“客位”自居。
川中百姓過去見慣了滇黔軍和北洋軍的飛揚跋扈,覺得很是新鮮,對外來者的看法也逐漸發生改變。
1935年3月1日,蔣介石首次乘專機抵達重慶。除劉湘親自到機場迎接外,街道兩側擠滿了成千上萬的民眾,他們手持書寫標語的小旗,高呼歡迎口號,對“中央”已不是抵制,而是歡迎。
老百姓的願望說穿了,其實非常簡單,甭管你們誰稱帝,誰當王,能保證每個人都有飯吃,能過上太平日子,就阿彌陀佛了。當時四川飽經戰亂,在紅四方面軍入川后,川軍又連吃敗仗,民心為之惶惶不安。大家朝思暮想,都期冀著四川能在“中央”的扶助下,趨向穩定和好轉。在這種情形下,再沒什麼人提“引狼入室”,對劉湘開放門戶的爭議也隨之煙消雲散。
劉湘不用為別人擔心了,他需要擔心的是他自己。
蔣介石初到重慶時,還比較注意剋制,處處尊重劉湘,除指揮軍事行動外,一般不直接插手四川的地方事務。即便軍事方面雙方也涇渭分明:蔣介石用行營的名義排程滇黔軍及“中央軍”,劉湘則透過剿總,向川軍發號施令。
可是好景不長。
蔣介石在重慶的公開講話不再客客氣氣,而是經常夾棒帶刺,批評這個,數落那個,首先成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