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及齊王以自殺聞,上大怒,以為偃劫其王令自殺,乃徵下吏治。偃服受諸侯之金,實不劫齊王令自殺。上欲勿誅,公孫弘爭曰:“齊王自殺無後,國除為郡,入漢,偃本首惡,非誅偃無以謝天下。”乃遂族偃。
——《漢書·主父偃傳》
自秦武王創立丞相制度起,最初丞相只是作為相邦的副手,此後相邦和丞相曾一度同時存在,直到秦始皇罷免相邦呂不韋,此後秦朝無人再任相邦,但丞相職位卻得以保留。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建立“三公九卿制度”,作為三公之首的丞相,遂成為統領百官、輔佐皇帝的百官之首。
漢承秦制,尤其是“三公九卿制度”幾乎照搬秦朝,雖然漢初相邦和丞相混用,但卻再也沒有出現過相邦和丞相共存的情況,而自“諸呂之亂”相邦呂產被殺之後,西漢不再設相邦一職,而且自丞相陳平去世後,亦不再設左右丞相,此後只設丞相一人。
西漢初期,丞相(相邦)不僅仍然承擔著協助皇帝處理朝政、統領百官的職能,而且多由開國功臣或功勳卓著者擔任,不僅權力極大,而且聲望卓著,可謂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彼時,丞相位高權重,連皇帝都不得不禮敬三分,凡丞相覲見,皇帝得離座;丞相病重,皇帝得親臨問疾,並遣使送藥;丞相死後,移歸私第,皇帝車駕往吊,並賜棺,賜葬地,賜冥器等。
如此一來,相權便難免對皇權產生威脅,以至於漢初皇權與相權之爭極為激烈,前有高祖劉邦和丞相蕭何,後有文帝劉恆和丞相周勃,以及景帝劉啟和丞相周亞夫,蕭何一度被下獄,周勃和周亞夫父子更是結局淒涼。
到了漢武帝時,雖然功勳大臣威脅不在,但外戚干政現象卻又極為嚴重,竇太后、王太后皆曾試圖透過丞相一職來干涉朝政,對皇權形成牽制。
彼時,由於竇太后權勢太大,朝中官員多出自其一黨,漢武帝無法掌控朝政,只能透過選賢提拔一些文學侍從入宮,例如莊助、朱買臣等,由於這些人職卑位賤,因而並未引起竇太后的重視,漢武帝便經常與這些人商議國事,漸漸將其引為心腹。
竇太后死後,漢武帝親政,這些文學侍從得以順理成章參與政事。與此同時,憑藉王太后的寵信,外戚田蚡亦迅速崛起,不僅坐上了丞相高位,就連漢武帝都對其言聽計從,以至於田蚡得寸進尺,不僅隨意提拔親信,更是大肆聚斂錢財寶物,嚴重威脅到了皇權。
於是,田蚡死後,全面接管朝政的漢武帝,為了避免皇權再度受到丞相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