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巴黎評論》採訪 (第1/18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奧爾罕·帕慕克於1952年出生在伊斯坦布林,現仍生活在這裡。在土耳其共和國早期,他的家族因修建鐵路致富。帕慕克上過羅伯特大學,伊斯坦布林的特權精英階層都把子女送往這裡接受世俗、西方教育。早期,他對視覺藝術非常熱愛,但在進入大學學習建築後,決定要從事寫作。他現在是土耳其擁有讀者最多的作家。

他的第一部小說《傑夫代特先生》發表於1982年,隨後又發表了《寂靜的房子》(1983),《白色城堡》(1985/1991年出版英文版),《黑書》(1990/1994),《新人生》(1994/1997)。2003年帕慕克因《我的名字叫紅》獲得IMPAC都柏林文學獎。這部有關兇殺的神秘小說以16世紀的伊斯坦布林為背景,由多重聲音來完成敘述。該小說探討的主題是他所有小說都關注的中心問題:一個地跨東西方國家的複雜身份,兄弟手足相殘,雙重性的存在,美與創意的價值,令人不安的文化影響。《雪》(2000/2004)集中表現宗教和政治激進主義,是他第一部針對當代土耳其政治極端主義的小說。這部作品確立了他在國外的地位,但是國內的反響卻意見不一。帕慕克最近的作品是《伊斯坦布林:一座城市的記憶》(2003/2005)。這本書是對他自己的雙重描繪——童年和青年時的樣子——還寫到了他的家鄉。

這次採訪奧爾罕·帕慕克,一是透過在倫敦的兩次會談,再就是透過信件往來。第一次談話在2004年5月,正值《雪》在英國出版之際。當時為談話準備的房間十分特別,那是一間在酒店地下室拼湊出來的場所,燈光明亮、空調不時會發出噪音。帕慕克來了,淺藍色的襯衫上套著一件黑色燈芯絨夾克,下身穿著條深色的寬鬆褲子。他說道:“就算我們死在這裡,別人都找不到我們!”於是,我們挪到酒店大廳一個安靜舒適的角落,在那裡談了三個小時。其間,我們只停下來喝了點咖啡,吃了些雞肉三明治。

2005年4月,帕慕克因《伊斯坦布林》的出版事宜回到倫敦。我們又在那家酒店大廳的同一個角落坐下來談了兩個小時。剛開始,他顯得相當緊張、過於理智。兩個月前,他在接受瑞士報紙《每日導報》(Der Tages-Anzeiger)的採訪,談到土耳其時,曾這樣說:“三萬庫爾德人和一百萬亞美尼亞人在這個國家被殺害,除了我,沒有人敢談論這件事。”這句評論在土耳其民族主義新聞界掀起了一場沒完沒了的反對帕慕克的運動。畢竟,土耳其政府堅持否認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鄉村愛情,我爹是劉能 判官直播逆天改命 在愛情公寓的鹹魚日常 囚徒 長相思(長相思原著小說) 重歸黃金年代 笑傲:開局被出賣?反手拜入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