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趙 松
1
要是老托爾斯泰還活著,估計也會贊成把《伊凡·伊里奇之死》、《克洛採奏鳴曲》和《魔鬼》結集的。因為在這三個晚期小說代表作裡,探討的都是他終生為之困擾不已並不斷反思的婚姻、愛、慾望,還有死亡等問題。
說實話,它們令人窒息。晚年的托爾斯泰雖熱衷於道德反思與說教,但寫起小說時,他就立即展現出一個偉大作家的藝術自覺與強悍之力——無論是描述那些人物的可悲命運,還是對他們靈魂的無情拷問,他都讓讀者不時震驚甚至到不寒而慄的地步。閱讀它們,就像是慢慢吞下莫名的毒藥,味道苦澀而又複雜,還混雜著某些刺激心神的奇妙味道,它們煎熬著你,讓你感同身受,又引誘著你,讓你欲罷不能。
托爾斯泰夫人可能不喜歡它們。《伊凡·伊利奇之死》那麼陰鬱晦暗,充滿了平庸之輩的絕望氣息;《魔鬼》也可能有托爾斯泰自己的影子,正像他在婚前拿給她看的日記裡寫的、曾讓她三觀盡毀的那些東西;儘管為了讓《克洛採奏鳴曲》透過檢查機關的審查,她曾特地去彼得堡覲見過沙皇亞歷山大三世,但在情感上,她根本無法接受它。因為它幾乎不加掩飾地透露出作者對婚姻、愛情、家庭的巨大質疑,尤其是對女性的那種顯而易見的蔑視,那個波茲德內舍夫的一些情形跟從她日記裡出現的言論極為相似,而她也確實喜歡過一位到家裡做客的年輕捷克音樂家,但那完全是因為之前托爾斯泰對她的冷漠與排斥。
在幫托爾斯泰謄抄《克洛採奏鳴曲》的手稿之後,她會跟他說點什麼?她會直率地表達自己對小說的不滿,比如,他對婚姻與家庭的敵意,對女人的輕蔑,她會告訴他,他對年輕女人在性慾方面的描寫完全是錯誤的……他們會爭論,她會強調必須維護家庭、孩子們的利益,而他則認為,一個人腦子裡只想著自家利益就是精神墮落。於是他們爭吵,最後當然都會憤怒,互相說最狠毒的話,彈無虛發,擊中要害。於是,她會又一次陷入最深的痛苦與絕望,想自殺解脫,而他呢,則會又一次想離家出走……然後,或許次日早晨,或許隔上兩天,他們會選擇和解,在彼此都疲憊不堪的狀態下。在他們那漫長婚姻的最後二十來年裡,這一切幾乎隨時都會發生。
實際上,從她1887年(也就是托爾斯泰開始寫《克洛採奏鳴曲》的那一年)的日記中,我們已能清楚地感覺到,他們夫妻的矛盾之所以不斷激化,主要還是由於觀念衝突,他們的生活悲劇也隨之悄然拉開帷幕:
“3月6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