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有幾個別的皮匠。怕送錯了。他臉上的那幾顆麻子就成了他的標誌。他姓什麼呢?好像是姓馬。
二姑娘的婆家姓時。老公公名叫時福海。他開了一爿剃頭店,字號也就是“時福海記”。剃頭的本屬於“下九流”,他的店鋪每年貼的春聯卻是:“頭等事業,頂上生涯”。自從滿清推翻,建立民國,人們剪了辮子。他的店鋪主要是剃光頭,以“水熱刀快”來號召。時福海像所有的老剃頭待詔一樣,還擅長向陽取耳(掏耳朵),捶背拿筋。剃完頭,用兩隻拳頭給顧客嗶嗶剝剝地捶背(捶出各種節奏和清濁陰陽的脆響),噔噔地揪肩胛後的“懶筋”——捶、揪之後,真是“渾身通泰”。他還專會治“落枕”。睡落了枕,歪著脖子走進去,時福海把你的腦袋擱在他的躬起的大腿上,兩手扶著下顎,輕試兩下,“咔叭”——就扳正了!老年間,剃頭匠是半個跌打醫生。
這地方不知怎麼會有這麼一個傳統,剃頭的多半也是吹鼓手(不是所有的剃頭匠都是吹鼓手,也不是所有的吹鼓手都是剃頭匠)。時福海就也是一個吹鼓手,他吹嗩吶,兩腮鼓起兩個圓圓的鼓包,憋得滿臉通紅。他還會“進曲”。好像一城的吹鼓手裡只有他會,或只有他擅長於這個玩意兒。人家辦喪事,“六七”開弔,在“初獻”、“亞獻”之後,有“進曲”這個專案。贊禮的禮生喝道“進——曲!”時福海就拿了一面荸薺鼓,由兩個鼓手雙笛伴奏,唱一段曲子。曲詞比崑曲還要古,內容是“神仙道化”,感嘆人生無常,有《薤露》、《蒿里》遺意,很可能是元代的散曲。時福海自己也不知道唱的是什麼,但還是唱得感慨唏噓,自己心裡都酸溜溜的。
時代變遷,時福海的這一套有點吃不開了。剃光頭的人少了,“水熱刀快”不那麼有號召力了。衛生部門天天宣傳挖鼻孔、挖耳朵不衛生。懂得享受捶背揪懶筋的樂趣的人也不多了,時福海忽然變成一個舉動遲鈍的老頭。
時福海有兩個兒子。下等人不避父諱,大兒子叫大福子,小兒子叫小福子。
大福子很能趕潮流。他把逐漸暗淡下去的“時福海記”重新裝修了一下,門窗柱壁,油漆一新,全都是奶油色,添了三面四尺高、二尺寬的大玻璃鏡子。三面大鏡之間掛了兩個狹長的鏡框,裡面嵌了磁青砑銀的蠟箋對聯,請一個擅長書法的醫生汪厚基濃墨寫了一副對子:
不教白髮催人老
更喜春風滿面生
他還置辦了“夜巴黎”的香水,“司丹康”的髮蠟。頂棚上安了一面白布製成的“風扇”,有滑車牽引,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