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大萊普提斯 (第2/18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拉真皇帝的殖民統治之下。大萊普提斯真正驚人的遺址是在羅馬皇帝塞維魯的統治期間(公元193—211年)建造的。之後,除了(被汪達爾人)毀壞於公元523年及不久後(相對而言)被拜占庭人收復之外,其他都是一片空白。

坐在飛機上,我想,我是不是準備得太不充分了。住在羅馬時,我已經讀過許多皇帝的奇聞軼事,關於他們的殘暴。除此之外,古蹟的特點就是,讀起來實在太無趣了。(“到最後,你會厭倦古蹟的世界,”阿波利奈爾在《時區》這首詩中寫道,“你會厭煩希臘和羅馬的遺址生活。”)我對無聊並不陌生。人生的大多數時間內,許多事情都讓我感到無聊,不過同樣也有許多事情讓我沉迷。遺址卻呈現出一種詭異的結合——就像我生活中兩種電流的短路——生平第一次,我對感興趣的事物感到厭煩。我沒有糾結。我會一無所知地去萊普提斯。對古典學家和考古學家來說,去萊普提斯可能是畢生研究事業的頂峰,但我只是語言學意義上的“考古學家”:我挖掘往事。或許這樣更好。奧登肯定也這麼認為。在《考古學》一詩中他寫道:

知識或許有其目的,

猜想的快樂卻總是

大於知曉

我本打算繼續下去,相信無知(而非猜想)的力量是一種探查的工具。福柯提出“知識考古學”,而我的萊普提斯之旅將會朝著相反的方向前進:無知考古學。

先前也有過這樣的例子。羅斯金2回憶他在羅馬度過的一個下午,“看到古羅馬的廣場、角鬥場等。之前我不知道那種廣場是什麼樣子或曾經是什麼樣子,不知道三根柱子或七根是怎麼把它連在一起的,也不知道塞維魯拱門……但是,這一切有個好處,不管我有什麼樣的天賦,我都能看透它們的靈魂……廣場和神殿原來是什麼樣子,我一點都不在乎。”

我受到了鼓舞,卻不知道它是不是真的。如果不知道事物是什麼,你能看透它們嗎?如果你想清楚地表達在一棟建築物中所看到的,你必須用到許多建築術語,而也許“觀看”這種行為本身也是依賴於這些詞彙的。不懂得詞彙,你不僅是啞的,更是盲的?我去萊普提斯,難道是為了不看嗎?在自信與極度懷疑之間搖擺不定的我,感到自己正處在方法論恐慌的邊緣。隨著這種恐慌逐漸加深,我覺得自己的信心又回來了。

很奇怪,恐慌這個詞的名聲會如此之差。大多數身體反應都是源於生理需求,以確保物種的生存,就連疼痛也是這樣。恐慌大概為了讓人從危險中脫身的——那為什麼我們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梁發:從磁場轉動,開始笑傲江湖 李公案奇聞 我用醫術在古代萬人之上 重生後,我靠生子攢福運 與你譜餘生 穿越亂世,帶著系統去逃荒 大宋帝國之東風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