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乾隆五十二年(1787)。
乾隆帝鑑於常青延誤戰機,在六月二十日就決定由協辦大學士,陝甘總督福康安前往臺灣,替代常青,督辦軍務。
七月二十七日,乾隆帝諭令海蘭察為參贊大臣,護軍統領舒亮,普爾普為領隊大臣,各帶侍衛,章京等二十名前往臺灣,征討林爽文起義軍。
八月初二,乾隆帝又降旨,授福康安為將軍,調湖南,湖北,貴州等地,綠營兵各兩千名,以及四川士兵兩千名,增援臺灣。
八月二十四日。
福康安上奏摺寫道:“臣尊旨在途拆閱常青等奏摺,知南北兩路官兵尚未得手,所稱兵力不足,似屬實在情形…
現雖有添調的浙澳官兵陸續配渡前往,但該兵丁等尚未出徵,恐不能十分得力…
至於柴大紀,力扞孤城,坐困已及兩月,常青雖派蔡攀龍帶兵往援,而兵力不多,亦難即時進剿…
如於府城各營中,撥兵前往救援,而賊人狡計百出,見官兵全集諸羅,又恐乘虛滋攪府城。臣通盤籌劃,所有前奉喻旨徵調的各省官兵八千名,懇請皇上嚴飭各督撫速撥赴閩,聽候呼叫。”
此刻,福康安已在漳泉等地,勒令本地官府,調出林爽文族譜,追查事情原因,等待官兵出發。
~~
到了九月初。
陸續有許多信件發往福州,轉由梅花所,到達東沙島,接而發往宜蘭。
此時大量的訊息彙集在一起,局勢也非常明瞭。大清正在集結兵力,雖然諭旨增調為八千士兵,但實際來的只有五千人。
不過其他省府雖缺兵,可派了一些錢糧,讓福康安在本地招兵買馬,未登臺之前,就已招募到兩三千勇兵。
泉州漳州等地,水師戰船多達一百多艘,幾乎呼叫三省水師,幾乎以全國之力。
此時,福建等地也開始戒嚴,特別是漳州泉州兩地,大量的民工加緊修建船隻,大量的各種糧食運往此處,彙集在一起,任福康安調動。
福康安在本地監察百官的行為,也讓兩地雞飛狗跳。特別是官老爺,生怕將這位郡王爺得罪。就連福建總督,巡撫也要看其臉色行事,順帶將本省的貿易收緊一些,瓷器布匹食鹽走私之類,也變得有些困難。
東沙島的來往船隻,也少了許多。
原來的三天貿易路線,逐漸向六天貿易路線轉變。而且不時會遭遇水師的盤查,還能碰到好幾艘運糧的沙船,大福船。
鄭軒也直接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