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他們負責進一步改進路面和對薄弱地段進行加固,同時還要幫助被陷住的運輸車輛透過。
沿著急造軍路,頂著驟雨,穿過原始森林、沼澤和山嶺,紅旗第一集團軍在進攻的第一天向敵境推進了5~6公里,主力前出至石頭河西岸。
關東軍負責東部防禦的是第一方面軍,下轄第三軍、第五軍以及其他三個師團,司令官為喜多誠一大將。蘇軍發動進攻的時間、氣候狀況乃至進攻的滲透方式,都大大出乎喜多等人的意料。第五軍司令官清水規矩事後證實:“我們沒想到俄國人會進行這種閃電式的進攻,而且沒有想到俄國軍隊(指蘇軍)會穿越原始森林。”
在突擊集團的攻擊前方,各築壘地域掩護著幾個最重要的戰役方向,要想全部透過間隙地迂迴過去是不可能的。位於突擊集團左翼的第五集團軍充當了奪取築壘地域的箭頭,8月9日凌晨1點,在未做炮火準備的情況下,第五集團軍先遣支隊即向綏芬河悄悄接近。
<h4>支撐點</h4>
綏芬河要塞是東北邊境最堅固的築壘地域之一,對中東鐵路起著掩護作用。它沿綏芬河南北的主要交通線展開,正面約四十公里,縱深三十至三十五公里。整個要塞總計有五十八個混凝土掩蔽部,二百九十五個混凝土碉堡,一百四十五個土木碉堡,六十九個裝甲炮塔,二十九個指揮和觀測點,五十五個火炮陣地。
內部結構上,綏芬河要塞由五個抵抗樞紐部組成。每個抵抗樞紐部又包含了三到六個支撐點。支撐點通常都建在高地,上面密佈混凝土或土木構築的反坦克炮、機槍及火炮發射點,並配有暗設的地下入口。各支撐點之間挖有大量的交通壕以便聯絡。
依照蘇軍的預計,每個抵抗樞紐應有一個滿員師團。理論上,關東軍也認為,起碼應以一個聯隊防守一個抵抗樞紐,可是實際上他們並沒有這麼多兵力可用,整個綏芬河要塞一共只有第一二四師團的兩個步兵大隊加一箇中隊。
於是日軍只好退而求其次,選擇集中兵力固守其中兩個最主要的抵抗樞紐:一個大隊守北面的觀月臺,一個大隊守東北面的綏芬河。還有一箇中隊,被安排守南面的鹿鳴臺。
在大隊防守的抵抗樞紐中,一般以中隊守支撐點,以小組、班和小隊負責前沿和小火力點。雖然兵力上降了不少檔次,但以要塞工事之堅固,仍不難建立起有效的防禦。
梅列茨科夫對各個集團軍的實力和行動特點都有清晰瞭解。第五集團軍是方面軍中唯一一個整建制的東調部隊,官兵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