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之法,不復較量利害,參用所長。”你只想著打擊報復,根本不管是非了嗎?這次,司馬光也怒目相向了,兩人辯論多日,司馬光可是大宋朝第一的認死理——哪裡辯得過他,蘇學士只得悻悻:什麼司馬光,你改叫司馬牛好了。
可惜,這些笑話,大概也傳不到病榻上王安石的耳裡了。“司馬牛”和“拗相公”,一世之英才,都不為私利,只為政見,依然鬥到你死我活,政治的殘酷,在於傷及靈魂,把人變得不再像自己。有幾個人能像蘇軾那樣單純,在惡劣的環境中還能開著沒心沒肺的玩笑?
蘇軾的單純,還在於他經常佔著聰明,去口頭刻薄別人,他完全壞在一張嘴上,玩笑就罷了,還總講真心話,不分時間場合臉色。所以我懷疑,他一生這樣倒黴,但到底得罪的是誰,敵人在哪裡,估計到死他也弄不明白。
被王安石的新政,趕出京城十幾年,還遇上了天降橫禍的“烏臺詩案”。說他用詩文謗訕新政。當然這種事蘇軾是幹過,可來得如此氣勢洶洶,必欲殺之而後快,完全是政治陰謀。李定、舒亶,主持此事的兩名新進變法人士,年富力強,雄心勃勃,鑽研數月,一心借蘇軾將所有反對派一網打盡,連同司馬光,範鎮等人斬草除根。
如果不是神宗也覺得有些罪名羅織得搞笑,加上以太皇太后為首的保蘇派大力求情,蘇軾這條命,連同那根滑稽的舌頭,可真要斷送了。
在保蘇派中,有一個意想不到的人,就是隱居山間的王安石。得到訊息後,他連夜派人馳書,直送皇城,請求道:“豈有聖世而殺才士乎?”拋棄政見,只為公道,只為惜才,這才是王安石所以為王安石。關於人的劃分,並不在於陣營。
四年多以後,1084年夏天的某一日,半山園中,出現了一位特殊的訪客,此人正當盛年,體碩微豐,言笑朗朗,卻正是剛從黃州謫居地回來的蘇軾。
蘇軾,此時可稱其為東坡先生了——帶著家小在黃州東坡開荒種地,故自號為“東坡”。他此行是接到神宗皇帝手詔,移官河南汝州。皇帝說念蘇軾黜居思過這麼多年,也差不多了,可以拿出來將功補罪了。雖然官職微小且無實權,但從偏遠的湖北,調到了京城門口,著實是個好兆頭。大概,也預示著朝廷的新動作,對新舊兩派人士的重新評估和使用。
東坡先生接旨當然要帶著全家老小再次開路,可是他並沒有直奔汝州,湖北到河南是向西北方向,他卻沿著長江繞圈,硬是跑到了東南的江蘇境內,還跑到了王安石的家裡。
東坡先生一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