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第三章 禪 立地成佛 (第2/4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可以爭取做佛的“候補委員”——菩薩。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如果奮鬥目標定得那麼低,弄不好阿羅漢果也修不成。

何況羅漢也不是眾生。這就是說,人性可以改造,佛與人也並非截然對立。相反,透過修行和努力,人能夠逐漸向佛靠攏,先修成阿羅漢,再修成菩薩,最後成佛。如果不承認這一點,那麼,就連小乘佛教也不能成立。

問題在於,人又為什麼能夠向佛靠攏?

也只能承認:人性中原本就有佛性,只不過沒有被發現和開發出來。但作為可能性,它是存在的。當它因佛教的修行而被引發時,就能夠成為羅漢,甚至菩薩。如果還能夠全部引發,圓滿顯現,那就是佛了。[19]

因此,必須修訂對佛性的定義:佛性是佛陀本性,也是成佛的可能性。它存在於一切生命體中,猶如尚未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種子。唯其如此,創立佛教才有意義,普度眾生才不是騙局,建立佛國淨土才不會永無期日。

於是大乘佛教宣佈:一切眾生,悉有佛性。[20]

然而這樣一來,就同時有了三個問題:第一,如果眾生皆有佛性,請問壞人有沒有?第二,既然眾生皆有佛性,為什麼他們未能成佛?第三,佛與眾生,究竟區別何在?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壞人也是眾生。何況如果眾生都是好人,則慈航普度沒有意義。度得了惡人才是真普度,容得了小人才是真寬容。慈悲為懷不看物件,普度眾生不設門檻,認定佛性當然也不論善惡。

實際上,佛教關心的不是善惡,也不是美醜,而是覺悟與不覺悟,也就是悟與迷。因為佛的本義就是覺悟,佛陀則是覺悟了的人。相反,不覺悟,未能覺悟,不肯覺悟,那就是眾生。迷即佛眾生,悟即眾生佛。佛與眾生,不但可以相互轉化,而且只有一念之差──迷,還是悟。[21]

既然只有一念之差,頓悟便完全可能。事實上,禪宗的四祖道信,就是在剎那之間覺悟的。當時他十四歲,拜在三祖僧璨門下學佛。僧璨問他:你來學佛想要怎樣呢?

道信說:求解脫。

僧璨問:誰捆住你了啊?

道信答:沒有人捆住我。

僧璨說:沒人捆你,要什麼解脫?

道信大悟,於是入門。[22]

這叫什麼呢?

一念悟時,眾生是佛。[23]

如此說來,再苦再難也不要緊?

不要緊。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冉瑜子辰 千秋 我願與君絕 好孕宿主她一胞多胎走上人生巔峰 福星高照:倒黴鬼在神界做福神 異界武神 我這個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