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子胥應該提醒夫差的是,節制私慾,愛惜民力,發展經濟,因為夫差的驕奢淫逸,視民如仇已經在當時的國際輿論中被認清和議論,蜚聲在外了。
不管怎樣,為了吳國貢獻了畢生熱血、青春和才智的伍子胥先生,在幫助先王闔廬奪得王位,五戰及郢,西破強楚,南服越人之後,終於在吳王夫差手裡含恨九泉了。臨死,他要求,把我的墳墓上種上梓樹,因為這是做棺材的最佳木料,將來吳國亡國的時候,要等著好些梓木用呢!(呵呵,說他“心生怨望”,確實不假)。
據說,在處理伍子胥的屍體上,吳王夫差也是下了功夫的。夫差把伍子胥的body,放在大鍋裡煮了一下(似不可信),然後塞在皮兜子裡(卻是事實),投放到長江中去,讓它象個皮划艇似地飄走。伍子胥的眼睛則按照他的遺願保留下來了(不是捐獻角膜,作為醫學科研使用),眼睛被掛在國都的東門,因為伍子胥說:“我要親眼看見越人打破我們的家園。”(有也說法是,夫差怕伍子胥看見吳國破亡,所以把他包在黑不見亮的皮兜子裡,投於長江而放逐於海,眼珠自然也不會往城門上掛了——自己給自己催死啊)
據說,伍子胥到了大海以後(以遺體的形式),靈魂並沒有消滅,他憤恨異常,於是驅水為濤,以溺殺人(人家漁民招誰惹誰了)。從此,“海門山”一帶潮頭洶湧,高數百尺,越錢塘,過漁浦,朝暮再來,其聲震怒,雷奔電激,聞百餘裡。有的時候還看見“復仇男神”伍子胥乘著素車白馬,在潮頭之中。這就是所謂“錢塘江大潮”的成因。當地老百姓因為水患,都怕了伍子胥,立伍子胥的廟,想安慰安慰他,止住迅猛的濤浪,現在蘇州太湖一帶,還有伍子胥廟。當然也有不信邪的,後代的地方大員,也曾經招募五百人,手持強弩,以射潮頭。每來一排浪,就發出一排箭,據說很管用,簡直就是精衛填海了。
伍子胥死後,地球繼續公轉,並沒有發生他所預言的大災難,兩年以後,公元前482年,吳國形勢繼續一片大好,是東南地區無與匹敵的強國。吳王夫差繼續貫徹北上中原與諸國爭霸的目標,開挖了魯東地區第二條運河,從盟國魯國向東到達宋國的邊界(貫通了沂水、濟水),吳王夫差打算從魯國經這條水路進入宋國,涉足巴爾幹東部地區,參加在那裡舉行的諸侯會盟,與晉定公一爭高下,乃至最終“霸中國以全周室”。
這個偉大的計劃被年輕的太子“太子友”看做南轅北轍,吃力不討好。太子友不敢象“取死有道”的伍子胥那樣切言直諫,而是拎著一個彈弓子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