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年糾纏不休,雖有成功,但得而復失,失而復得,徒事消耗,您知道為什嗎?”
“因為我們是逆流作戰,吃虧。”
“不惟如此。還因為楚國的重兵都在其東部江淮要塞駐守,所以我們很難突破。我建議修改戰略,改從北方進攻楚國。楚國北方的唐、蔡兩國如今想要投奔咱們,這就使楚國北方門戶洞開。如果我們從那裡迂回奔襲,南下攻擊楚國,避實就虛,必能直搗郢都。”
當年冬天公元前506年,孫武、伍子胥督導三餘萬吳軍,實行深遠的戰略迂迴,繞過楚國佈置在其東側安徽地區的重兵,兜了大圈子,坐船繞到楚國東北部邊境臨近南部中原,與等待在那裡的蔡、唐兩國聯軍匯合。然後孫武要求放棄戰船,從陸路南下。
伍子胥問孫武:“南下進攻是對的。但為什麼不繼續坐船順漢水南下。我們是‘一日不可廢舟楫’的國家。我們的戰士習於水性,善於水戰。Why give up our advantage?”
孫武說:“We are not so much strong as Chu State.要想破楚,必須速戰,快速穿過楚國北部薄弱地區,打它郢都一個措手不及。如果我們坐船去的話,速度遲緩,繞來繞去,弄不好還得用縴夫拉縴,還沒人走快呢。楚軍必然乘機調動其東部重兵,赴其北方補充防禦,那我們就很難南下破敵了。”說得伍子胥連連點頭稱是。
孫武以敏捷善跑的五千步兵為前鋒一說三千五百人,身穿輕甲,手執利器,連續攻破大隧、冥阨、直轅三關險隘均在楚國北部地區,今湖北北部,號稱義陽三關,非常險峻,可惜沒有重兵把守。吳人越關南下五百里,行動果敢迅速,直插楚國縱深。由於進攻方向選擇正確,沿途楚國防禦薄弱,幾乎沒有遇到抵抗。吳軍搶在敵人重兵調來堵截之前,已抵達漢水東岸的柏舉地區。漢水為南北流向,向南注入長江,將楚國北部領土劈為左右兩半兒。吳軍一直在漢水右側穿插南下。而郢都——湖北江陵,在漢水左側。楚邊防軍趕緊在漢水左側調集主力設防。漢水上空戰雲瀰漫,吳楚兩軍在這裡要展開了知名的“柏舉之戰”。兩軍作戰序列如下:
吳軍楚軍
統帥吳王闔廬公子光統帥令尹囊瓦
總參伍子胥將領左司馬沈尹戍
大將孫武遽射
伯嚭史皇
步兵先鋒將領夫概武城黑
公子山
兵力:三萬餘人兵力:約十萬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