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號與系統等電子學基礎課程和一定的計算機類基礎課程;而專業課則以核工程原理、輻射防護等課程為主,直接以實際的核技術應用為背景展開。
這種定位使得大部分理工科專業的知識體系分成了關聯程度不高的兩個部分:面向基礎的部分和麵向工程的部分。
理論上講,在一套完整的理工科知識體系中,這兩部分之間的銜接是透過「在具體的工程背景下,結合工程經驗應用基礎知識」而實現的。
但這種銜接往往相當複雜:工程上的結論難以從基礎課程的知識中簡單推出,專業課教材上一筆帶過的小結論也經常有著相當複雜的背景和解釋。
搞懂這種從理到工的銜接並不比深挖基礎學科簡單多少。基礎課程本就難以精通,再結合這一銜接部分的複雜性,使得工科生必須承受所有專業中最重的課業壓力。
這種課業壓力同時壓垮了學生和學校,如果以知識體系上的「合格」要求本科生,那麼最終能達到畢業要求的學生哪怕在清華也構不成絕對多數,大量理工科院系的正常畢業率在90%以下,部分高難度核心課程的掛科率甚至在四分之一上下。
而這可是清華……
學習難度客觀存在,把整套知識體系搞懂對絕大多數天賦普通的人來說基本就是不可能。這使得大部分學校只能將知識體系的兩部分進一步分離,基礎課的數量和難度被閹割,專業課的考核方式也向劃重點、背筆記靠攏,根本無法要求「理解」。
客觀上講,理工科專業搞出這樣超過學生承受能力的培養方案,主要是由於目前對科研的要求佔了主導,甚至壓過就業。
這其中也有工業發展模式的因素影響:
原本那種100個工程師指導100個生產單位的情況下,每個工程師只需要考慮本廠的問題,做到6分就已經足夠;
但隨著工業模式的兩極分化,如今那10個負責研發裝置的工程師必須儘可能全面、細緻地考慮問題,做到9分也才剛剛及格;
至於剩下的那些技術工人,有3分的水平就差不多了。
放到現在來看,造成的影響就是,國家缺乏能做到9分的(高階)理工科人才,因此這些擁有核心能力的人畢業後在各行各業都能混得不錯;但大部分理工科畢業生只能做到7分,根本達不到現階段的標準,等待他們的只有那些需要技術工人的崗位。
這樣的背景之下,各院校在人才培養上也自然以培養出9分人才為目標,瘋狂向培養方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