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我只用一個夜晚讀完了哈金的新作《南京安魂曲》,我不知道需要多少個夜晚還有白天才能抹去這部作品帶給我的傷痛。我知道時間可以修改我們的記憶和情感,文學就是這樣歷久彌新。當我在多年之後找回這些感受時,傷痛可能已經成為隱隱作痛,那種來自記憶深處的疼痛。身體的傷疤可以癒合,記憶的隱隱作痛卻是源遠流長。
我想,哈金在寫作《南京安魂曲》時,可能一直沉溺在記憶的隱隱作痛裡。他的敘述是如此地平靜,平靜得讓人沒有注意到敘述的存在,可是帶給讀者的閱讀衝擊卻是如此強烈。我相信這些強烈的衝擊將會在時間的長河裡逐漸風平浪靜,讀者在此後的歲月裡回味《南京安魂曲》時,就會與作者一起感受記憶的隱隱作痛。
這正是哈金想要表達的,讓我們面對歷史的創傷,在追思和慰靈的小路上無聲地行走。在這個意義上說,哈金寫下了他自己的安魂曲,也寫下了我們共同的安魂曲。
哈金早已是享譽世界的作家了。他出生於遼寧,在“文革”中長大,當過兵,一九八一年畢業於黑龍江大學,一九八四年獲得山東大學北美文學碩士學位,一九八五年留學美國,他是改革開放後最早的出國留學生。這一代留學生拿著為數不多的獎學金,一邊學習一邊打工餬口,還要從牙縫裡省下錢來寄回國內。哈金可能更加艱苦,因為他學習打工之餘還要寫作,而且是用英語寫作。他對待寫作精益求精,一部小說會修改四十多次,這部《南京安魂曲》也修改了這麼多次。
我拿到這部書稿時,《南京安魂曲》的書名直截了當地告訴我:這是一部關於南京大屠殺的作品。我心想,哈金又在啃別人啃不動的題材了。雖然我已經熟悉他的寫作,雖然我在他此前的小說裡已經領略了他駕馭宏大題材的能力,我仍然滿懷敬意。
南京大屠殺是中國現代史上無法癒合的創傷。侵華日軍於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攻陷當時的首都南京,在南京城區及郊區對平民和戰俘進行了長達六個星期的大規模屠殺、搶掠、強姦等戰爭罪行。在大屠殺中有三十萬以上中國平民和戰俘被日軍殺害,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軍縱火燒燬。
在這簡單的詞彙和數字的背後,有著巨浪滔天似的鮮血和淚水,多少悽慘哀號,多少生離死別,多少活生生的個體在毀滅、恥辱、痛苦和恐懼裡沉浮,彷彿是紛紛揚揚的雪花那樣數不勝數,每一片雪花都是一個悲劇。要將如此宏大而又慘烈的悲劇敘述出來,是一次艱鉅的寫作。而且對於文學來說,光有宏大場景是遠遠不夠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