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魯迅曾勸郁達夫不要搬家去杭州,理由之一,就是湖光山色,最消磨人的志氣。江南風光,是柔性的美。唐代韋莊就已經說了:“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真是埋殺人的溫柔鄉。
住在江南的人,真的沒有志氣嗎?我們知道,至少在吳越時期,絕對不是的。斷髮文身,江河上來去如風的原住民們,好鬥善戰,性格集堅忍與狡猾於一身,和中原地區相比,是典型的野蠻人。既尚武,冶金工業又發達,傳說中的名劍魚腸、湛無、干將、莫邪,都出在吳越。
從勾踐臥薪嚐膽,伍子胥把頭顱高懸國門,化身錢塘江的怒潮,年復一年銀盔白甲,來訪故國,一直到明末江南慘烈的抗清鬥爭,被再次入關的女真人一座座屠城而不餒,民間反抗活動持續了清人統治的二百多年。江南的骨氣,就像煙雨桃花渲染中的山水,清是清,秀是秀,走近前去,伸出手,才知下面是凜然不可摧的岩石,才知道這一掬春水,也是會溺死來犯者的。
但,江南畢竟又太安逸,懷有雄心壯志或深仇大恨的人,會漸漸地愛上且珍惜著這裡的和平,覺得戰鬥是件太殘酷的事情。長江一道天險,又麻痺了多少王朝的警惕心。歷來都說此處虎踞龍蟠,有王氣升騰,然而,都城建立在這裡的朝代,都很短命,估計就有這些個原因。
江南人,只在受到欺侮,美滿生活被外力野蠻打破時,才會奮起而反擊,爆發出令人驚歎的義烈而剛勇,無愧於祖先的靈魂——之前,他們多是斯文快樂的和平主義者。
南歸後的辛棄疾,帶著北方人的直率,揹負北地父老的目光,“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他心裡的急切,他的壯志,在江南的花朝月夕裡,遇上了說不清道不明的阻礙。
自1162年,率義軍投奔南宋後,被任命為江陰軍籤判,此後多年都是些官微言輕的小官,很不受重視。
正值張俊北伐失利,滿朝文武膽戰心驚,他寫《御戎十論》,遞送朝廷,分析宋金形勢和軍事利害,皇帝不置可否。到宰相虞允文籌備北伐時,再獻《九議》,討論對敵戰爭具體策略,還是未被採納。
那些策論,今天回顧起來,才看出辛棄疾的深謀遠慮:預言金國必內亂而衰敗,可以加強策反和間諜戰;做持久戰準備,在兩淮屯田,訓練民兵武裝,加強邊境的國防能力;減免國內稅賦給民生以休息,出兵山東而攻河朔等等,最重要的,收復中原是為了國家和百姓的事業,請皇帝不要只把它當成家事,士大夫不要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