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第三十三課 中華文化為什麼會接納佛教 (第1/3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餘秋雨:我們在說到雲岡石窟時,已經繞不過石窟的內容——佛教。其他一系列重要石窟,也都與佛教有關。佛教在中國的山河間以這麼宏大的規模處處呈現,是一個非常重大又非常讓人吃驚的文化事件。這是因為,佛教對中國來說完全是一種外來文明,而中國自己的文化濃度已經很高。

請大家想一想,如果佛教所在的印度文明是一種片斷存在,那麼,它的區域性外移也就不奇怪了;反過來,如果佛教要傳人的中華文明是一種鬆軟存在,那麼,它被外力成片成團地滲入也就不奇怪了。但是,無論是印度文明還是中華文明都早已高度成熟,各自有嚴整的體系,兩者之間的大規模迎送就變成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奇蹟。

所以,今天我要問大家的問題很艱深:中華文化接納佛教,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

王牧笛:我覺得是必然的。首先,在中國文化中,無論是儒家還是道家,都沒有真正的宗教性和信仰力,這就是大缺口。儒家講聖人,道家講真人,但都只是在生命範圍內兜圈,唯有佛教講到成佛,跳脫輪迴,才具有對生死的超越性。

叢治辰:牧笛講得這麼高深,我倒覺得佛教的門檻很低,即使不識字的老太太也可以說我信佛。但儒家、道家不同,它要求人們有一定的知識素養、文學修養,這是它們難以飛入尋常百姓家、為大眾所接受的原因,也是它們給佛教留下的缺口。

裘小玉:我覺得魏晉時社會比較動亂,而法家、儒家關注的主要是官方等級思想,比如當時流行的玄學,就只關注上層社會計程車大夫階層,而佛教比較關心百姓疾苦,他們讓人追求來生,追求涅?讓普通人產生美好的願望。

餘秋雨:說得不錯。佛教比中國的儒家、道家、法家都更關注尋常百姓。我們前面說過,墨家按理也是關注尋常百姓的,但那只是從上面、外面對百姓的保護性關心,而不能讓百姓自己獲得身心安頓。然而,怎麼才能讓百姓獲得身心安頓呢?這還是要從內容上找原因。而且,我必須提醒大家的是,佛教並不僅僅是一種平民宗教,很多王公貴胄、博學之士也都篤信。可見,它實在是具有中國文化原先缺乏的思想成分。

王湘寧:秋雨老師,我來自新加坡,我們那裡除了佛教徒之外,還有許多人信奉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和他們相比,佛教隊伍顯得比較寬容,沒有什麼“異教徒”的概念,對“蒼生”一團和氣,而且佛教藝術很有魅力,佛經裡面的許多非常有意思的小故事也很能打動百姓的心。

王安安:中國原始文化裡也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意外穿越為深淵意志,向諸界開戰 全球絕地 你濃我濃逍遙遊 正道劍仙是反派 全家不仁!她抄了滿門嫁權臣 彪悍屠戶女,嬌養讀書郎 聽說權相想從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