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設省。
曹的長官稱判書,次官稱參判。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政變的最高領導者金玉均竟然甘居戶曹參判即財政次官。不過,六曹之中的五曹都有長官(判書),唯有戶曹是空位,所以金玉均是個沒有頂頭上司的次官。
看來金玉均企圖在比較自由的立場上,甚至是在暗地裡,以實力者的身份來左右朝鮮的政治。
這天,清政府方面的領導人開了幾次碰頭會,主要討論袁世凱從各種渠道收集來的情報。應當採取什麼態度呢?
作為宗主國,駐紮在朝鮮的清軍應當去保護國王。對於這一點,原則上眾人趨於一致。但是,朝鮮國王沒表示求援的意思,擅自採取軍事行動,恐怕會與日本正面衝突。吳兆有和陳樹棠以這種理由主張慎重從事。
朝鮮要人金允植和南廷哲兩人,要求清軍“無論如何要設法救出國王”。
金允植在新政權中被任命為禮曹判書。新政府人選是政變發動者擬定的,一些人拒絕任職,例如,急進開化派人士尹雄烈拒絕就任刑曹判書。金允植也拒絕了親日派政變集團給他的職位。
清軍首領們終於做出如下決定:同各國使節協商,要求日軍從王宮退出。懲辦挾持國王、戮殺六大臣的亂黨,如果日軍不撤,則率兵入宮保護國王。
政變集團將宮中各門緊閉,暫時隔斷同外界的交通。這樣一來,袁世凱的情報網某種程度上也發揮不了作用了。
這種狀態下,自然是謠言四起。
“日本援軍馬上就到。”這種謠言,到處流傳,是親日派故意散佈的。
“廢黜現國王,擁立新王……”這種謠傳倒是有識之士暗暗思考的問題。政變集團中也有人認為如不徹底解決這個問題,政變將半途而廢。
清政府方面,袁世凱是最強硬的主戰論者,這一點,漢城的外交界非常清楚。
英、美、德三國外交使節擔心袁世凱搞小動作,透過陳樹棠傳話,希望清軍自重。
袁世凱年輕氣盛,輕蔑地笑笑,說道:“我國應當採取什麼方針,用不著外國人一一指教。”
他給旅順的叔父袁保齡寫信,讓他“立刻派來軍艦”。
袁保齡是袁世凱父親的堂弟,當時任直隸候補道,在旅順負責海防事宜。
袁世凱又同吳兆有等軍事首領聯名,請直隸總督李鴻章派兵前來。
袁世凱說:“為最壞的事態做準備,不正是我們的任務嗎?”
武裝政變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