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明治二十二年(1889年),文部大臣森有禮被刺,於是,有人認為日本治安有問題。內閣中有長州閥、薩摩閥之爭,政界的派系鬥爭也很激烈。薩摩閥裡又分為改革黨、調和派、島津黨三派,報界把他們的醜聞逸事大加宣揚。“照這樣下去,日本哪裡還談得上輿論統一!”只要讀報,就會有這種感覺。清公使便把這種感觸傳達給本國,本國再轉告朝鮮的袁世凱。
生活在日本人中間的華僑卻深知日本人的性格。表面看來似乎是輿論分裂,實際上,當國家利益明確要求一致時,日本人會一致團結起來。而且,他們的尚武氣質是可怕的。但是,華僑們沒有報警的門路。
正像陸奧宗光指出的,清廷的意圖是既然無法確保朝鮮為屬邦,哪怕在名義上維持一下宗主國的體面也行。
據《清史稿》記載,清政府的屬國有朝鮮、琉球、越南、緬甸、暹羅、南掌、蘇祿、廓爾喀、浩罕、坎巨提十國。不僅朝鮮,以琉球為首的其他屬國也沒有讓清廷駐軍的先例。清廷只派去冊封使,不直接干預統治之事。所謂宗主國,本來是空有其名。接受冊封后才允許與中國通商,所以不得不採取這種形式,可以稱之為東亞方式吧。到了19世紀,帶有西歐式國家觀念的列強侵入亞洲,問題就麻煩了。
現在哪怕是僅僅保持名義上的統治,也不可能了。袁世凱的任務是把已經難以維持的名義上的宗主權儘可能地延長,再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