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第176章 來看看歷朝的稅率 (第1/3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而明朝的財政危機一直被學術界認為是主導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

但是明朝的稅收率很低,在我國古代王朝裡,明朝的稅收是最低的,若說愛民如子,談空話是不行的,得講實際,老朱在這稅率這方面定的確實很低,但稅率不是財政危機的主導原因。

我國賦稅始於夏代,“夏后氏五十而貢”。即以五十畝地為計量單位,並取其平均值地十分之一,作為向國家繳納的貢賦。夏稅也就是百分之十。

西周實行井田制,土地分賜給各級貴族,但只有享用權而無所有權,所以不準轉讓和買賣。

國家將方里土地按井字形劃為九區,中一區為公田,餘八區為私田分授八夫;公田由八夫助耕,收穫全部繳給領主。

西周時期的稅收也是約百分之十左右。

春秋戰國時期魯國實行“初稅畝”,不分公田、私田,凡佔有土地者均須按畝交納土地稅。初稅畝是我國古代賦稅制度的第一次重大改革,它廢除了按勞力計徵的力役地租制,確立了以田畝計徵的實物地租制。

《春秋》載:“公田之法,十取其一。今又覆其餘畝,復十收其一”,也就是十分之二,是井田制的兩倍。

當然,春秋戰國時期,列國伐交頻繁,徵稅自然也很高。

秦朝的稅收更是重量級。

《漢書·食貨志上》:“收泰半之賦。”顏師古注:“泰半,三分取其二。”三分之二啊,太狠了!

秦除按地收租外,還論戶取賦,也就是所謂的口賦,即人頭稅。

咱們也不知道秦朝的這個稅收是不是後來人抹黑的,如果是真的,那麼秦朝確實被推翻是活該的。

漢朝時期,國家把農民編為戶籍,作為徵收賦稅徭役的根據。

農民是國家賦稅的主要承受者,農民的賦稅有四項:田租(土地稅)、算賦和口賦(人頭稅)、徭役、兵役。

漢初統治者吸取秦亡教訓,輕徭薄賦,但是漢朝田租輕而人頭稅重。漢高祖實行十五稅一,文帝時實行三十稅一,東漢光武帝把田租恢復到三十稅一。

總的來說,兩漢時期,國家的稅收率是百分之八左右,相較於之前的幾個朝代降低了不少。

唐朝的租庸調稅制是對唐朝以前我國兩千多年來各朝代所實行的實物稅的總結。

租庸調製的內容是:丁男每年向國家交粟二石,稱作租;交納絹二丈、綿三兩或布麻,稱作調。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稱作庸(服役發展為可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惹風月 朱亮祖朱昱 黃色生存遊戲 《阮兮陳妄年》 抗戰之鐵血兵王 我上講臺念情書,高冷校花後悔了陳昇沈言卿 大唐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