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第四十章】 終場與開幕 (第1/2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h2>1</h2>

4月17日,締結了媾和條約。

清政府最抵制的是割讓遼東半島。清王朝興起於中國東北,進入北京之前,曾以瀋陽(奉天)為都。遷都北京後,這裡仍稱作盛京或留都。昔日的宮殿儲存下來,叫奉天故宮。郊外有太祖努爾哈赤的福陵和太宗皇太極的昭陵,兩帝乃清朝的創業之主。

當日軍從朝鮮跨過鴨綠江進入遼東時,北京宮廷大驚失色,曾飛檄命令死守這塊“皇祖寢陵之地”。

日本要求割讓的北限,是遼河一線,緊貼著奉天之南。

努爾哈赤遷都瀋陽之前,都城是遼陽。根據日本的方案,遼陽在割讓範圍之內。

遼東半島為日本所有,旅順就變成直布羅陀,使日本能控制渤海,隨時可以進攻北京。清廷認可的是割讓鴨綠江西岸以鳳凰城為中心的與朝鮮接壤的領土,但日本豈能滿足於這麼小的一塊地。

關於割讓,日本準備了A、B、C三案,提給李鴻章的是B案。A案比B案更往西擴充套件了許多。這個B案,把遼陽、鞍山劃在內,地盤也不小。李鴻章拼命抵制,日方終於讓步。其實,日本的讓步不過是“預定的讓步”而已,早就準備好了C案。

根據C案,遼陽和鞍山仍歸清廷所有。即便如此,比後來日本從俄國手裡接過來的租借地“關東州”也大七倍多。

至於賠償戰費,這場戰爭既不是中方主動攻擊日本,又不曾踏進日本尺寸之地,實在是毫無道理。何況要三億兩,五年付清,真是苛刻已極。

“不管怎麼說,太苛刻了!”李鴻章反覆唸叨,他最瞭解清政府財政的拮据。

最後日方讓步,減為兩億兩,七年付清。

日本明白,若要求過苛,清政府實在無法接受,日本就只有談崩,再挑起直隸之戰。那時,列強勢必干涉,不要說割讓土地,連分文戰費賠償也得不到。

中方只認可割讓與朝鮮接壤的四縣和澎湖列島(不包括臺灣島),賠償戰費一億兩。這是李鴻章4月9日提出的修正案。日方提出讓步方案是4月10日。

日方明知直隸作戰要冒很大風險,但到了此時也只好讓徵清大總督府的增援部隊出發了,並且有意讓李鴻章目睹這批運輸船。增援部隊於4月13日開出宇品港。

提出讓步方案的次日,4月11日,伊藤博文寫信給住在引接寺的李鴻章,限期“四日內答覆”。

兩國代表的心都處於忐忑不安之中。

李鴻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天命世子爺 尋龍破天 視窗 南方紀事 死亡QQ號 青梅難哄,木頭將軍哭唧唧求複合 精靈,我真的是一個農場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