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沈德潛升任從四品的侍講學士之後,除了隔三岔五地給翰林院庶吉士們講學一場之外,便是偶爾為乾隆皇帝和和詩,有了大把的空餘時間。
有了空餘時間,沈德潛便開始思考一件事。
他早年曾師從葉燮學詩,作為葉燮門人,論詩主“格調”,提倡溫柔敦厚之詩教。
在詩學一道上,沈德潛很有造詣,為康乾以來擬古主義詩派的代表人物。
但想要將“詩教”這種詩詞創作的思想傳揚出去,光靠一首首的詩作是不行,必須著書立說,形成完整、系統的詩學理論。
如今,他官居從四品,可以說是春風得意、功成名就了。
作為一位文人,或者更準確地說,是詩人,他已經有了著書立說的資格。
沈德潛思來想去,最終決定從探尋詩歌之源的方式入手,透過選詩、注詩和評詩闡揚“詩教”,倡導“風雅”。
他開始選編《古詩源》。
至於為什麼要選編《古詩源》,沈德潛自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為:“詩至有唐為極盛,然詩之盛,非詩之源也……則唐詩者,宋、元之上流,而古詩又唐人之發源也。”
意思是,詩歌到了唐代時,已經達到了極為昌盛的地步,因此唐代並不是詩歌的源頭。
宋代、元代的詩歌都不如唐詩,而唐朝以前的詩歌,才算得上是唐詩的發源。
因此,沈德潛需要翻閱大量唐代以前的古詩集,也幸好翰林院後院的藏書庫中有歷朝歷代大量的藏書,這也為他提供了選編《古詩源》的基礎。
就在沈德潛埋首故紙堆裡,潛心選編《古詩源》之時,乾隆皇帝又要下江南了。
下江南,也算得上是乾隆皇帝的愛好之一吧,只比寫詩差了那麼一點點。
作為寵臣,沈德潛當然是乾隆皇帝欽點的隨行人員之一。
乾隆下江南,是大家最耳熟能詳的橋段了,在電視劇裡,他經常帶上三兩個人,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但實際上,乾隆是最好面子,也最講究排場的皇帝,他下江南必然帶著整套的出行儀仗,隨行人員多達兩千多人。
像那種電視劇裡,乾隆下江南微服私訪,還被貪官汙吏關進大牢裡的情節,純屬扯淡。
浩浩蕩蕩一行人,從紫禁城南下,來到杭州府時,已經是冬天了。
這一日,乾隆皇帝興致頗高,帶著一幫大臣遊西湖。
看到漫天飛舞的雪花時,乾隆皇帝忽然詩興大發,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