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一生懷抱百憂中說秦少游 (第1/12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51K58.jpg"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51G38.jpg" />

郴江不盡少年心。誰復痴懷捧淚吟。

孤館來當風雨暮,累予從此絕登臨。

上詩是我1999年登郴州蘇仙嶺,憑弔少遊所作。時方初秋,暑威漸退,雨絲綿綿,織愁如幕。我雖明知嶺上的“少遊驛館” 只是後人仿建,但館內陳設,頗存古意,飛塵暗積,悄無旁人,仍不自禁感到一陣淒涼。昔清代大詩人龔自珍離京南下,女兒阿辛捧淚吟誦馮延巳詞再四,謂能明詞中之旨,我想,大概宋代以後,也該有無數多情的少女,在香閨中幽吟少遊的“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灑一掬千秋之淚吧!

蘇仙嶺因傳說漢代蘇耽於此山修煉得道而得名,嶺上覆有古蹟曰“三絕碑”,鐫的是宋代書法家米芾所書少遊的名作《踏莎行·郴州旅舍》。詞中“ 郴江本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二語,東坡絕愛之,書於扇面,終日諷誦。少遊歿後,東坡於扇面後續一跋語,雲:“少遊已矣,雖萬人何贖。”米芾亦引而書之,一碑而有秦詞、蘇跋、米元章法書,故名三絕。三絕碑所書少遊詞,與今天所見的通行本頗有不同,全詞雲: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知何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殘陽樹。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本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宋時“ 樹”“ 曙” 同音,據宋人筆記記載,今通行本“ 杜鵑聲裡斜陽暮”,是為避宋英宗趙曙諱而改。可知米芾所書,當為少遊原稿。好友羅豔女士,是湘崑劇團的當家旦角,我曾聽她清唱此詞,哀怨中見出淒厲與堅韌,的確唱出了少遊婉約而又不失風骨的詞境。

少遊這首《踏莎行》,歷來評價極高,被認為是《淮海詞》中的壓卷之作。不僅東坡愛能不置,少遊的好友、同為東坡門下的黃庭堅也認為,此詞意境,頗似唐代詩人劉禹錫遷謫楚蜀之間的詩作。王國維則評論說:“少遊詞境最為悽婉。至‘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則變而淒厲矣。”這首詞是少遊由湖南郴州再貶廣西橫州所作,旅況淒涼,心情積鬱,遂成此悽婉中寓悲憤的絕構。

詞的前三句,是說夜色悽清,月光和霧氣籠罩住了大地,看不見樓臺人影,尋不著放舟的津渡,詞人理想中的桃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從妻 夢魘侵蝕 別釣[電競] 遙遠 超時空悖論 我真就想當個廚子啊 唐門聖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