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第二天清晨,離開南京的時候,朱明忠並沒有乘飛機,而是乘車返回中都。在汽車朝著南京長江大橋駛去的時候,他特意看了一眼那座大橋。那座大橋是長江第一橋。
早在興乾二十年,就有人提議在南京上修建一座跨海大橋,方便兩岸來往,提高經濟發展。但是想在寬闊的長江上修建大橋是何等的困難?至少許多技術上的難題需要解決。
但是也正是從那時起,在隨後的二十年間,大明在橋樑工程學上取得的突破甚至遠遠超過另一個世界工業革命爆發百年的積累,當然,這也和朱明忠有著直接的連繫,畢竟,大修鐵路需要開山造橋,大明的學者們在吸收借鑑另一個世界的橋樑學知識基礎上,發展出了這個世界的現代橋樑工程學。
興乾四十年,有人在《金陵晨報》上釋出了一篇文章,提出其建造南京長江橋設想:在約50尋的水上建造主跨為5000尋的懸索橋,並指出“沒有橋跨越長江兩岸海峽,整個大明就是不完整的”,由此開始了修建大橋的討論。
那場討論讓修建大橋獲得整個大明工程學界的支援,而期間閩王成立築橋基金會開始籌集修建南京“鐵路公路兩用橋”所需的資金,並提前進行技術研究,五年後,南京長江大醫開始修建……
只不過,直到朱明忠離開那個世界,這個採用了沉箱作業等堪稱“黑科技”的築橋工程技術的大橋仍然還沒有修成。
“十八年……”
一代人的時間!
在汽車駛過南京長江大橋的時候,朱明忠的輕嘆引起了坐在副駕駛上的李揚的共鳴。
“整整一代人的時間,小時候讀書時,課文裡就提到過修建這座大橋的困難,甚至有沉箱被洪水沖走,上百個工人死難,後來,他們的名字都被刻在了紀念銅碑上,就在橋墩上面……”
朱明忠默默的點點頭,在工程學發展的過程中,進步的代價往往就是生命,在後人享受著工程學上的創新時,又有誰能想到其背後的代價呢?
“這或許就是人類進步必須付出的代價吧……”
朱明忠默默的說道,然後對李揚吩咐道。
“走兩京高速吧。”
“兩京高速修通了?”
因為兩京高速最近屢屢出現在報紙頭條,李揚難免也有所瞭解。
“還沒有,我們過看看,一會兒我們報名參加那個比賽。”
朱明忠之所以會突發其想走高速,就是因為這陣子“兩京高速”不時的出現在報紙頭條,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