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說蘇東坡 (第1/16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51HW.jpg"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51N93.jpg" />

一般來說,我們喜歡、認可乃至崇拜某一位作家,都是因為他的作品,我們透過閱讀他的作品,去直覺感知他的內心,並由此獲得情感共鳴。儘管孟子論詩,提出“知人論世”的原則,但更多的時候,我們還是願意相信自己的直覺,而有意無意地遮蔽掉作者的生平出處、作品的背景之類的內容。錢鍾書先生的名言:“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要認識那下蛋的母雞呢?”如果你只是將之理解成他不願與俗子交遊的託詞,未免膚淺。實際上,錢翁此語,隱藏著他對孟子“知人論世”觀的商榷,他意圖說明,文學本身,就有獨立的審美價值,不需要依託於政事學術。錢翁此論尚矣,但我對東坡的態度正好相反,我願意結識這隻下蛋的母雞,卻並不覺得雞蛋的味道有多麼高明。是的,你沒有看錯,我從來就不喜歡東坡的大多數詩詞。他的文學作品,除了散文,大都不能打動我,但是,我卻願意有這樣一位朋友,因為在我看來,他的詩詞作得怎樣並不重要,他的人生卻是天地間至善至美的鴻篇鉅製。

如果我們認同《文心雕龍》所確定的“ 原道、宗經、徵聖” 三位一體的文學批評原則,自會承認,中正平和、溫柔敦厚的《詩經》是最合於“道”的經典文字。但人生在世,憂多樂少,文藝不悲,則不足以動人,真誠的悲比真誠的快樂更能打動人,甚至高明者假造的悲,也要比真誠的快樂更加動人——因為悲傷比快樂更接近生命的底色。人們也許在理想層面上會認同《周易·繫辭》裡的名言:“樂天知命,故不憂。”而人非聖賢,孰無憂戚悲愁抑塞悱惻之情?往往是離經叛道的文學,才真正地打動人、感發人。正像蘇珊·桑塔格所說的那樣:“像克爾愷郭爾、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波德萊爾、蘭波、熱內—以及西蒙娜·薇依——這樣的作家,之所以在我們中間建立起威信,恰恰是因為他們有一股不健康的氣息,他們的不健康正是他們的正常,也正是那令人信服的東西。”(《西蒙娜·薇依》) 而東坡,他的人格太健康,太沒有缺陷,所以註定他的人生是神一樣的存在,他的詩詞卻很難打動被大眾視為異類的若干人,包括我。

東坡最可貴的,不是他的詩詞,而是他的人格。在千古文人之中,他罕見地優入聖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網遊:我與病嬌青梅一起重生 全職劍修 悔婚之後,我兵臨城下你哭什麼 穿成聲名狼藉的女配 聖魔 林夕煜宸小說最新章節免費閱讀 清穿之康熙惠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