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談笑淨胡沙” (《水調歌頭·秋色漸將晚》) 。張元幹 贈胡邦衡、李綱的二首《賀新郎》,更是激越蒼涼,氣沖牛斗。
然而,這一類被文學史家稱為“ 豪放詞” 的作品,情感過於直露,詞中的意象,都是為了烘托情感而生生拉扯過來的“ 造境”,令人一覽無餘,沒有可供細品的餘味,稱不上第一流的詞品。更重要的是,這類作品產生於戰亂連綿、國破家亡的時代,時代裹脅了每一個人,於是便出現了這些沒有個性、只有共性的詞作。在乾坤板蕩的時局下,個人的自由心靈變得不再重要,詞人的哀怨憤激,都不得不附麗於時代,詞作難以產生超越時代的藝術價值。而我們知道,真正偉大的作品,一定是超越時代的。
直到辛稼軒橫空出世,南宋詞壇才有了全新的面目。
稼軒名棄疾,字幼安,出生于山東歷城,他出生時,北方已淪陷於異族十三年了。稼軒的祖父辛贊,雖然在金人的統治下做著小官,卻心懷大宋,“每退食,輒引臣輩登高望遠,指畫山河,思投釁而起,以紓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憤” (辛棄疾《進美芹十論札子》) 。稼軒從他的祖父那裡接受了儒家正統思想,他不僅以士大夫名節自勖,更以恢復中原、致君堯舜作為其畢生信仰。稼軒不僅有英雄情懷,更有英雄手段,他的詞是英雄之詞,與一般文人的詞作殊觀。
歷來說詞者多把蘇、辛並舉,謂為“ 豪放派” 的代表人物,且每以為辛詞學自蘇詞;只有清代賙濟《宋四家詞選》,以稼軒“ 斂雄心,抗高調,變溫婉,成悲涼”,為“ 領袖一代” 之大家,反以蘇詞附於辛詞之下,崇辛抑蘇,堪稱獨具隻眼。賙濟又在《介存齋論詞雜著》中比較蘇、辛,曰:“稼軒不平之鳴,隨處輒發,有英雄語,無學問語,故往往鋒穎太露。然其才情富豔,思力果銳,南北兩朝,實無其匹,無怪流傳之廣且久也。世以蘇、辛並稱,蘇之自在處,辛偶能到之;辛之當行處,蘇必不能到。二公之詞,不可同日語也。”拈出“ 才情富豔,思力果銳” 八字,的是知音,又說“ 稼軒固是才人,然情至處,後人萬不能及”,更是深有味於斯道的卓見。唯稼軒之高卓,不僅在於其沉鬱悲涼、耐於尋繹的詞味,更在於他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具有古希臘悲劇英雄氣質的詞人,他的詞中,跳躍著的是與古希臘悲劇一樣的崇高精神。
悲劇(tragedy )一詞,起源於古希臘,本意是“ 山羊之歌”。古希臘人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以歌隊侑神,所有歌隊中人都穿著山羊皮,戴著羊角,裝扮成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