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一眼騎在馬上的袁世凱,撇撇嘴說。有時,甚至吐口唾沫,呸他一下。也許正像他說的那樣,袁世凱為了出風頭,到處鑽營。不過,對於總司令官來說,這卻是個非常得力的人。吳長慶近來已感到身體不適,動輒疲勞,自然就喜歡用勤快的部下。如此一來,當然會委以重任。
袁世凱的舉動,朝鮮當局也看得很清楚。而且,他這時還是個無官職的幕僚,最易接近。
曾傳說被殺害的閔妃,此時還活著,隱藏在忠州同族的府第中。朝鮮國王李熙取消了為閔妃服喪的訃告,親赴忠州迎接。在注重儒教教條的朝鮮,這是一個特殊的舉動。可見,朝鮮國王多麼愛戀閔妃,並信賴她。吳長慶派清兵百名,沿途護衛。
王妃返宮之際,清軍將領中第一個跑去“祝賀”的,不是別人,正是袁世凱。袁世凱的名字深深地印在朝鮮王室的頭腦裡,是理所當然的。對於袁世凱的祝賀,朝鮮國王比王妃更高興。王妃返宮為陰曆八月一日,陽曆為9月12日。大約半個月後,朝鮮國王特意單獨召見袁世凱。召見時,朝鮮方面由要人魚允中作陪。談話內容,袁世凱本人從未言及,朝鮮方面的史料《從政年表》也只是記載了單獨召見一事,未曾涉及內容。很可能是答謝他對王妃返宮的祝賀。
對於並非清政府正式官員的袁世凱,朝鮮國王竟如此厚遇,大概表示了朝鮮當局的一種希望:“我方所歡迎的正是袁世凱這樣的人物。”
由於“壬午軍亂”,清政府當局對朝鮮問題更加重視了,此外還有與日本的關係。今後有必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裡駐兵朝鮮。同時,還必須設定一個代表團,組成人員最好是善於同朝鮮宮廷周旋的人,於是,袁世凱得到破格錄用。可以說,這是朝鮮方面轉彎抹角向清廷提出的人選。
當時的朝鮮國要人們,對於清廷設定代表團的人選,沒有直截了當地提出要求。馬建忠的日記中寫道:
金允植來館筆談,為人頗迂鈍。每談一事,不能即了……
金允植是朝鮮第一線的外交官,也是學者,寫有《陰晴史》等多種著作,決非迂鈍之流。不“鈍”,但可能有些“迂”。他總是避免直截了當地提出問題,儘可能採取迂迴手法,因此,每談一事,難以得出結論。馬建忠對此頗為焦心。
朝鮮宮廷迂迴的希望,終於實現了。此次事變後,袁世凱奉命留駐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