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清政府接受朝鮮政府的要求派了兵,而日本因為清政府派了兵,於是也依據中日《天津條約》派了兵。撤兵的時候,日本也要按照這個順序,真是一個奇妙的論點。讓誰來評論,這也是不公平的。應該是:東學軍平定之後,已無派兵之必要,雙方應同時撤兵。
為了逃避責任,金嘉鎮想出一個抓替罪羊的辦法,硬說要求清政府派兵的不是朝鮮政府,而是閔泳駿個人。
“這事容易……不過,因為日本大軍已到,金嘉鎮這陣子似乎更加趾高氣揚,目空一切。”閔泳駿說道。
“另外還有許多事要做,比如,促使外交團抗議日軍進駐,這件事可以正大光明地以政府的名義去幹!”
“明白了。”
去天津的事被拒絕,閔泳駿低垂著頭,愁苦地離開了袁世凱的公署。
6月25日,駐漢城的外交團分別照會大鳥圭介和袁世凱,要求兩國同時撤兵。理由是外國兵駐在朝鮮,容易節外生枝,妨礙各國僑民的安全。
照會的代表者為美國駐漢城公使約翰?希爾,簽名的有英、俄、法等國公使、領事。沒有德國領事之名。袁世凱給李鴻章的電報說:“德國領事未附名,因其久在日本,或未肯助韓。”
對於這份照會,袁世凱當然要覆文:“已迅速轉達我國政府。”
同一天,在東京,俄國駐日公使希德洛夫拜訪陸奧外相。他說,清政府請求俄國政府調解在朝鮮的中、日兩國的問題。
“俄國政府對於貴國和中國的糾紛,希望能夠儘速得到解決,早日恢復朝鮮和平。因此,如果清政府撤走軍隊,貴國也同樣撤兵嗎?”
陸奧閉起了眼睛,這是一個難以用“不”來回答的提問。過了一會兒,他開口說:“原則上沒有異議。”
“這我就放心了。”希德洛夫公使說道。
“不過,”陸奧頓了一下,說道,“照現在這種狀態,雙方互相猜忌,不那麼容易解決吧。這不光是日、中兩國之間的問題,歐洲諸國之間也同樣有類似的情況。而且,清政府一直使用種種陰險手段,干涉朝鮮內政,我們日本政府對清政府的言行不能完全相信!”
“噢?這就是說,需要有條件嗎?”
“完全對!我國政府已經提出了方案,必須在朝鮮完成政治改革,清政府必須同意由日、中兩國共同負責,承擔義務!”
陸奧外相把杯子裡的水喝光。清政府絕對不會同意和日本“共同”搞政治改革,陸奧知道這一點,希德洛夫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