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接下來的三個:
第一個問題:如何平衡輸入輸出?
網上經常問的有關自由職業的問題包括:會與世界脫節嗎?社交關係斷裂了怎麼辦?靈感枯竭了怎麼辦?會不會再也回不去了?
可見輸入輸出的平衡,才是每個自由職業者需要面臨的最大挑戰。一個人所謂的價值,也無非是透過“輸入、輸出”的形式來體現和衡量。
我至少看過十多位寫作的自由職業者回答“怎樣輸入”這個問題,大部分回答都只能算差強人意。他們會說靠“多看書”“多思考”“主動拓展新朋友圈”來解決,這些不能說不對,可要看怎樣衡量。
比如我,“多看書”“多思考”“主動拓展新朋友圈”是我在工作中就在做的事情,做自由職業者以後,我能以同樣或兩倍、三倍的速度去做這些嗎?
不能,那麼我的輸入速度其實是在衰減的。
另外,在輸入這件事上,千萬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和主觀能動性。
希望做自由職業者的人,往往都有些“獨”。以前工作的時候,還能被迫交際和拓展下社交圈;做自由職業者了,真的能說服和驅使自己去不斷拓展人脈,與更多新朋友結識嗎?這是需要打個問號的。
再看輸出問題,這是困擾我的另一大難題。
在看了大量中外自由職業者的案例後,我發現大部分人輸出的頻次和產量都很衡定,又因為沒有團隊協作和組織工具上的創新,便不太會有突破性的飛躍。
這意味著無論你是賣貨、寫作、做設計,還是寫策劃案,都是輸出才有飯吃,不輸出就沒有飯吃,除非你從事的自由職業是金,否則你就得像出租司機一樣,風吹日曬都得出車,出車才有錢賺,你的所得,直接反映了你的耕耘,沒有槓桿效應,沒有稅後收入。
實際生活中的工作卻不是這樣,很多時候,即便你的能力、才華、出勤率和產出都沒有任何變化,隨著資歷增長、升職、跳槽、公司上市,所得的報酬是增加的,休年假、病假,工資也照發不誤。
那麼自由職業者有沒有可能讓自己的工作也產生槓桿效應呢?
這就要說到第二個問題了:如何往產業鏈上游走?
我見過一些自由職業者獲得了槓桿效應,播撒種子後,即可坐等“睡後”收入的,但是這樣的自由職業者,共同特徵是他們必須要往產業鏈上游走。
一個爆紅網路小說作家曾經在年賺百萬的時候,仍然極沒有安全感。我問她為什麼,她說盡管我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