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理查·施特勞斯將靈感視為“新的、動人的、激發興趣的、深入到靈魂深處的、前所未有的東西”,因此必須要有一副好身體才能承受它們源源不斷地降臨。他的朋友馬勒在談到自己創作《第二交響曲》的體會時,補充了一個重要的環節,那就是某些具有特定氣氛的場景幫助促成了藝術家和靈感的美妙約會。當時的馬勒雄心勃勃,他一直盤算著將合唱用在《第二交響曲》的最後一個樂章,可是他又顧慮重重,他擔心別人會認為他是在對貝多芬的表面模仿,“所以我一次又一次地裹足不前”,這時他的朋友布羅去世了,他出席了布羅的追悼會。當他坐在肅穆和沉靜的追悼會中時,他發現自己的心情正好是那部已經深思熟慮的作品所要表達的精神。這僅僅是開始,命運裡隱藏的巧合正在將馬勒推向激情之岸,如同箭在弦上一樣,然後最重要的時刻出現了——合唱隊從風琴樓廂中唱出克洛普斯托克的聖詠曲《復活》,馬勒彷彿受到閃電一擊似的,靈感來到了。“頓時,我心中的一切顯得清晰、明確!創造者等待的就是這種閃現,這就是‘神聖的構思’。”
馬勒在給他的朋友安東·西德爾的信中,解釋了靈感對於藝術家的重要性。在他看來,要讓藝術家說清自己的性格是什麼,自己的目標是什麼是十分困難的。“他像個夢遊者似的向他的目標蹣跚地走去——他不知道他走的是哪條路(也許是一條繞過使人目眩的深淵的路),但是他向遠處的光亮走去,不論它是不朽的星光,還是誘人的鬼火。”馬勒說出了一個重要的事實,那就是藝術家永遠都無法知道自己走的是哪條路,如果他們有勇氣一直往前走的話,他們必將是靈感的信徒。就像遠處的光亮一樣,指引著他們前行的靈感是星光還是鬼火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靈感之光會使藝術家“心中的一切顯得清晰、明確”;與此同時,靈感也帶來了自信,使那些在別人的陰影裡顧慮重重和裹足不前的人看到了自己的陽光。這樣的陽光幫助馬勒驅散了貝多芬的陰影,然後,他的敘述之路開始明亮和寬廣了。
與理查·施特勞斯一樣,馬勒認為對一個構思進行“陳放”是必要的。他告訴安東·西德爾,正是在構思已經深思熟慮之後,布羅追悼會上突然出現的靈感才會如此迅猛地衝擊他。“如果我那時心中尚未出現這部作品的話,我怎麼會有那種感受?所以這部作品一定是一直伴隨著我。只有當我有這種感受時我才創作;我創作時,我才有這樣的感受。”
在加西亞·馬爾克斯這裡,“陳放”就是“丟棄”。他在和門多薩的對話《番石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